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徐家玲:遺落的美術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10 13:40:20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1912年,上海乍浦路出現了一所並不起眼的美術學校——上海圖畫美術院,也許,當時的創辦人劉海粟也沒有料到這所學校在中國現代美術史的地位會有如此之高。這所後來被改名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民辦美術學院,不僅開創了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先河,更參與掀開了一代風氣的變革。

時來已逾百年。現在回頭望去,一個時代的氣象並不是完全依靠上層結構的調整而來的,在很大程度上,民間的接受與配合也發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晚清至民國,國家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在民間,就在美術一域,各種民間團體、畫會、研究會和民營美術學院的出現都參與了整個社會的龐大現代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民間所做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説,缺乏民間接受度的改革和革命基本都以夭折而終。民間基層作為社會改良的著陸點,如果這個著陸點的土壤不夠豐厚,新建構起來的上層大廈極易傾覆,在今天依然如此。

然而,與一百年前的中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基層已被毀壞殆盡,無論在道德禮法層面還是在物質資源層面,文化抑或財富,中國民間早已沒有積澱可言。沒有積澱的民間,任何一種改革都沒有生長的土壤,這是現實,也是危機,因此我想説,基層的重建已經迫在眉睫。官方不作為,在這個社會早已司空見慣,且對不作為的麻木性似乎整個社會也只都習慣將就受之。然而,如果我們不滿于當下的狀況,欲圖做一些可做的建設,民間重建就只能且必須通過自救才能完成,儘管,民間的自耗在當下也同樣嚴重。

在近幾年,中國藝術品受到資本追捧,尤其邊緣化二十多年的當代藝術在這十年間一躍成為藝術市場的主流。中國當代藝術在上世紀八十年來以先鋒的姿態出現,部分參與了社會的變革,在一時間,在文化和思想革新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在主流化之後,尤其是被市場大範圍接納之後,上世紀八十年代一路走來的大多數中國當代藝術便沒了先鋒銳度可言。這樣説的原因,是大部分獲得市場認可的當代藝術只淪落為一種當代藝術的商品圖式,在整個社會的思想革新以及文化推動上乏善可陳。無論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多麼重要,都不應該是當代藝術首先要關心的事情,除非你自己並不戴著當代藝術的標簽。

中國當代藝術前幾年異常火爆的時候,大家關心的都是市場問題,而中國當代藝術也僅僅只是停留在市場的火爆,因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生態和文化位置,中國當代藝術所致力批判的問題依然沒有明顯改善。也許,本不應該單單將教育問題指出來去批判中國當代藝術;也許,當代藝術家在當前還不是社會明星,我們不需要提當代藝術之於教育的貢獻;也許,當代藝術還沒有賣到幾千萬高呼破億的時候,我們也不需要提當代藝術之於教育的貢獻;也許,在沒有當代藝術家因為美術培訓都賺到幾百上千萬的時候,我們也不需要追問當代藝術之於教育何為,但恰恰是這些境況都出現了,我們就必須要追問作為以先鋒為生命力的當代藝術之於教育該有何作為?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火爆,帶動了一連串産業,如藝術區、畫廊、美術館,但是唯獨沒有帶動教育。許多當代藝術混跡于江湖之後也紛紛進入學院教學,但是沒有一個人像劉海粟那樣獨立辦一所學院開時代風氣之先。鼎盛時期的宋莊已有上萬藝術家,大大小小的工廠、農房被改成工作室,但是並沒有一個人出來做學院。

也許,有人會質疑,今天辦民營美術學院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需要審批,需要資金,需要土地,需要疏通太多的關係,但是中國的民辦大學在今天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許多的大學都有民辦的獨立學院,許多企業也獨資辦學,而南方科技大學也已經做出初步嘗試,其他行業都能做到,為什麼藝術界做不到?民營美術學院也並不是沒有人做,比如石家莊就有一所東方美術學院,但是這個學院雖然現在已經是一所本科學校,但是辦學非常低端,基本屬於設計技能培訓,更沒有多少思想創建性的藝術家介入。而我們現在一個雙年展每一屆的經費也動輒千萬以上,一個美術館的建設經費也能過億,但是也沒有人來做教育。也許,有人想到了教育,但依然想到的是怎麼去用教育賺錢,所以無利可圖的時候也便不了了之。

在當今的藝術界,並非缺乏這樣有能量和能力的人,缺的是這樣的膽識。當某些藝術家的一件作品前幾年都能賣到近億的時候,當他們展覽的想法也能獲得商人和政府認可的時候,其實做一個學院並不是什麼難事。然而,在今天,也許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也許做好了民營美術學院,就能如劉海粟一般開時代之先,即便,可能會因為許多不可抗拒的原因失敗了,但對於當代藝術的發展史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今天的社會資源比之劉海粟其時早已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國際性環境,還是社會風氣,都早已不再那麼艱難。但是教育對社會促進和構建作用是基礎性的,在每一個社會階段教育都同等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民國有一批美術家、文化人實踐教育的原因。教育興盛則文化興盛,而在今天,體制學院的教育早已與時代進步的需要不對等,民間自籌辦學是時所必然。民間辦學沒有利弊之分,只有高低之別,我們先不必談論民間辦學如何規範,重要的是有人能大膽的走出第一步,把以當代藝術為學術基礎的民營美術學院做起來。

一所好學院的作用比一座美術館更重要,因為學院不僅能做到公共藝術教育,更能惠及到不受地域限制的人才,如果一個學院做得足夠包容,它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學術爭鳴的平臺,成為一個思想生産基地;如果這個學院足夠開放,那麼它的教學成果都可以通過出版、網路做到全民共用。我想,這是當下最需要的,也能改變目前整個藝術界萬馬齊喑,集體平庸的局面。

受于教育體制的限制,無論多麼優秀的當代藝術家在體制內教學都難有較大作為,而民營美術學院較之體制內相對的自由度要更多一些,比如你可以請這個社會所有優秀的藝術家去客座講學、去做系列講座,打破教學思想混亂單一的格局,讓學生的創造性得到發展,也不必評職稱、困心於論文,更不必千篇一律的製造教學産品,不必要為了文憑而教育。體制教育早已病詬頗多,不再贅述,我想的是,民間如何自救,如何自我建設,自我管理,如何自我激活,教育雖不是全部,但卻是一個社會改良的基礎,教育重要的是培養人,如果能開創一代風氣,就可以再造新民。

也許時下這樣的想法很多人也有,但終究在目前沒有誰做出實踐。即便不能做一個學院,當代藝術家自己在工作室裏教學,培養藝術人才也是好的。我們必須承認,藝術的創造性與知識和學位沒有直接關係,同時教育與教育也有本質區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室裏教學只有考前班的眼光,那也只能誤人子弟。民營美術學院,可以做諸多不拘一格之事,不要説這種想法多麼有創建抑或多麼幼稚,我們看看民國前人,都是他們做過的,只是我們社會發展中途發生了斷裂,所以前人做過的很多事,還需我們擁有足夠的膽識和毅力去嘗試再做一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