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宋新潮:博物館不能辦成展覽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08 09:13:26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國家博物館內,幾位中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觀《古代中國》展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宋新潮

近日,一條關於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可能被降級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博物館運作評估機制的關注。

消息稱,根據《國家一級博物館運作評估規則》第十八、十九條規定:連續兩次評估結果為“基本合格”的,或評估結果為“不合格”的,將被取消“國家一級博物館”稱號。而北京天文館、抗美援朝紀念館、廈門華僑博物院、中國海軍博物館、西藏博物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已連續兩年評估結果為“基本合格”。它們會被降級嗎?評估標準公平嗎?如此評估有作用嗎?

2月6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宋新潮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博物館的展覽不應該是簡單的陳列,而應該能體現出研究水準,能有效傳播資訊,讓觀眾能切實受到教育。博物館不能辦成展覽館,不重視藏品、不重視研究是萬萬不行的。”

它們會被降級嗎?

記者:這6家博物館會被降級嗎?

宋新潮:按照國家文物局2013年1月發佈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運作評估規則》“連續兩次評估結果為‘基本合格’的,必須重新參加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經定級評估仍未能達到相應標準的,取消其一級博物館資質等級”。中國博物館協會將給出具體意見讓其整改,並在今年再進行一次評估,如果屆時仍不達標就會被降級,退出國家一級館行列。

記者:全國的博物館中,有多少已定級?

宋新潮:在全國3589家博物館中,目前經“評估認定”的博物館有561家,其中包括100家一級博物館、171家二級博物館和290家三級博物館。其他3000多家博物館整體上看,無論是在軟硬體條件,還是在陳列展覽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上,都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記者:為什麼要對其中的一級博物館進行運作評估呢?

宋新潮:開展一級博物館運作評估,是為了規範博物館行業管理和分類指導,加強對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監督和引導,總結博物館運作經驗,發現其運作過程中的問題,指明博物館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是要構建一個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逐步建立起對我國博物館進行運作評估、持續引導的機制。

評估標準公平嗎?

記者:博物館運作評估的指標項由哪些方面組成?

宋新潮:指標體系包括定性和定量兩部分。定性評估包括“藏品管理”、“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教育”、“公共關係與服務”、“博物館管理與發展建設”5個一級指標;定量評估則是對可以量化的指標進行統計的數據核查,包括“藏品”“科學研究”“展覽與教育”“人才培養”4個一級指標。

記者:我注意到,此次被關注的6家博物館,有5家是科技館或紀念館。網上有人為他們抱不平,認為與歷史文化類博物館相比,藏品和展陳不是這類博物館的長項,由此質疑評估體系的公正。對此您怎麼看?

宋新潮:從整體上説,評估指標體系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公平、公正、合理。每個博物館都要經過定性、定量的全方位評估,無論是文物系統的博物館,還是其他行業系統的博物館,無論是綜合類博物館,還是歷史文化類、自然科技類、考古遺址類或人物紀念類博物館,都有其各自佔據優勢的項目,也都有其弱勢的項目。

不同類別的博物館在評估過程中,在某些特定指標項上不佔優勢,非但不是有失公平的體現,相反是體現了指標體系的完整全面。不能因為某個博物館在某一項指標項上得分不高,就擴大到某一類博物館在更多指標項上的失利,甚而無視這個博物館或這一類博物館在某項指標上的先天優勢,反而簡單推斷整個評估體系對某類博物館有偏見,更不能依此斷言評估體系不公平、不合理。這些在指標項之間出現的不均衡,實際上不僅來自於先天資源和目標定位的客觀差異,而且更大程度上是緣于博物館後天的主觀努力和工作績效。

評估有作用嗎?

記者:目前中國博協已對國家一級博物館進行了三次運作評估。這種評價對博物館發展究竟能起怎樣的作用?

宋新潮:對比三次評估的結果就可以看到,這項工作對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作用顯著。

比如,2008—2009年度評估時,有4家總分不到50分;2010年度評估時,所有參評博物館的總分都高於50分,80%達到60分以上;到了2011年度時,60分以上的比例又提高4.3個百分點,而且對比各種類型博物館,在各方面都有明顯提高。這説明,評估擬定的指標是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

一些博物館通過自身努力,在原本不佔優勢的指標項上有了更好的表現。比如屬於紀念類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考古遺址類的漢陽陵博物館,2010年度評估時成績位於末尾。經過認真整改、搜尋不足,到2011年度時,這兩個館的總分增加了8分和6分多,原先排名倒數,此次則雙雙超過60分,進步十分明顯。

記者:通過這三次運作評估,發現博物館界目前存在哪些較為突出的問題?

宋新潮:藏品蒐集與保護、科學研究、展示傳播和教育服務是博物館與生俱來的基本功能和社會職責。因此,運作評估突出強調的是博物館的社會服務性,定量部分對藏品和展覽數量的考核,也是重在評估藏品發揮的作用。在這方面,我國博物館,特別是一些紀念類的博物館有三個主要問題:一是臨時性陳列展覽少,特別是缺乏原創性的臨時展覽;二是藏品匱乏,大量用照片代替展品,展覽變成了貼在墻上的一本書。而真正的好展覽應該是一部交響樂,可以讓觀眾得到立體的、多方位的感受;三是研究不足或被忽視,這是博物館最要害的問題。不論是紀念類的博物館,還是科技類的博物館,研究都是他們一切工作和實現自己的使命的前提和基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