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四川省成都市華通博物館館長丁錦頻來説,剛剛過去的2012年是她工作以來最忙碌、最充實的一年。2012年,華通博物館的年參觀人數由往年的兩三萬激增至近10萬,面向社會舉辦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動和展覽多達10余次。丁錦頻説,對於一個成立僅8年的“年輕”民辦博物館而言,這份成績單相當好看。而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給予的對口幫扶,而這也正源於2011年國家文物局啟動的“國有博物館對口幫扶民辦博物館”試點工作。
〔授之以漁形成良性迴圈〕
武侯祠博物館副館長何紅英是此次幫扶華通博物館工作的總負責人,她走訪調研華通博物館後發現,與國內大多數民辦博物館一樣,華通博物館在陳列布展、發展經營、管理制度和專業人才等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針對這些問題,武侯祠博物館對華通博物館開展了一系列具體幫扶行動,包括邀請文博專家對華通博物館展廳佈局和藏品擺放進行調整、對講解員進行專題業務培訓、選調華通博物館工作人員到武侯祠博物館學習、邀請專業設計單位為華通博物館設計特色文化産品……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幫扶工作,何紅英還制定了一整套工作分解表,每一項幫扶措施的起始時間、負責人、進度等都被記入分解表。
談起幫扶工作,何紅英總結出很多“實戰經驗”。“武侯祠博物館緊鄰錦裏,遊客非常多,我們就把許多與華通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活動現場設在這裡。許多來參觀武侯祠博物館和遊錦裏的市民、遊客參加活動時,一併了解了華通博物館。”何紅英還認為,幫扶方不能武斷地強迫被幫扶方一下子接受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管是國有還是民辦,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雙方應抱著互相學習的態度工作。比如,華通博物館在展覽中使用的許多高科技手段、文物保護技術給了我們許多啟示,幫扶工作使我館也得到了提高。”何紅英説。
丁錦頻如此評價兩年來的幫扶工作:“這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方式,幫助民辦博物館更新了理念、提高了技能、培養了人才,使之具備了後續發展能力。”她説,每年華通博物館用於藏品保護、水電、儀器採購、人員工資等方面的基礎開銷就高達上千萬元,“感覺睜開眼睛就在燒錢,以前都不太敢想像未來的發展”。丁錦頻説,“現在觀眾多了,我們能提供的社會服務多了,設計生産的文化衍生品不愁銷量,偶爾還能舉辦一些臨時展覽,説不定今後還可以接受社會捐贈。長此以往,良性迴圈就形成了。”
〔幫扶考核帶來倒逼機制〕
2012年12月,重慶市文化廣播電視局發佈發展民辦博物館的5項政策,其中重點提到,要委託國家一級博物館對口幫扶民辦博物館。記者了解到,此次的幫扶試點涉及兩對博物館,分別是三峽博物館對口幫扶寶林博物館、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對口幫扶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
目前,重慶紅岩聯線已派出一支專業團隊參與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新館建設,而三峽博物館將對寶林博物館進行升級陳列書畫廳、完善館藏資料、培訓專業人員等方面的幫扶。參與制定幫扶政策的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黃宇星告訴記者,為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重慶對國有博物館實施幫扶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和監督激勵機制。
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登記註冊的民辦博物館已達456個,佔全國博物館總數的13.35%,民辦博物館已經成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重慶現有68家國有博物館和10家民辦博物館,民辦博物館的良好發展有效補給了區域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對於那些熱心幫扶民辦博物館並取得良好成績的國有博物館,我們實施績效獎勵政策,這種考核有示範作用,會形成倒逼機制、産生引領效應。”黃宇星説。
如今,國有博物館對口幫扶民辦博物館試點工作將滿兩年,一系列成果逐步顯現:上海博物館已和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建立了規範化、常態化的幫扶機制;山西博物院幫助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完成基本陳列改造,有望打造成一座特色鮮明的現代博物館;在武侯祠博物館幫扶工作帶動下,華通博物館主動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與荊州博物館聯合舉辦藝術精品展……
“在幫扶工作中,政府要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不管是國有博物館還是民辦博物館,它們都能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作用。”黃宇星表示。
〔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
然而,無法回避的是,近年來為數眾多的民辦博物館面臨著專業化程度低、公益性弱、觀眾量小、運營經費負擔重等發展困境,更深層次的如準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民辦博物館的健康發展。幫扶能否解決這些難題?
據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學教授潘守永介紹,上海博物館幫助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完成了262件古琉璃藏品的鑒定,並建立起了完整的文物檔案和數據庫。“毫不掩飾地説,現在不少民辦博物館裏的藏品很多都是假的,但這一點可能收藏家自己都不知道。假東西一旦進入博物館收藏,就要對其承擔修復工作。如此一來,就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國有博物館幫扶至少能在文物鑒定上給出準確判斷。”潘守永説。
南開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黃春雨説,建立長效機制是促進民辦博物館健康發展的關鍵,“現階段的幫扶大多只停留在技術層面上,如文物鑒定、陳列展覽的指導等。”對於有專家提出的嘗試國有博物館對民辦博物館託管或連鎖,黃春雨認為目前的可行性不大。他説:“‘以商養文’是幾乎所有民辦博物館繞不開的經營之路。不少民辦博物館的籌建動機並不單純,一是為了給一些來源不明的藏品‘洗白’身份,二是出於‘圈地’的目的,不乏有人打著建設博物館的幌子來搞地産生意。幫扶誰、怎麼幫要有選擇,政府不能一廂情願地去推動幫扶,更不能一級一級下達命令,當成政績工作來推行。”黃春雨強調,幫扶的唯一目的是讓民辦博物館進一步向民眾開放,使其更具有公益性。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表示,國家需要制定專門政策,使民辦博物館在稅收減免、舉辦展覽、文物保護、社會教育等方面享受與國有博物館同等待遇,將民辦博物館建設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他還指出,國外私立博物館多是由社會人士組織理事會對其進行託管。但我國現有的民辦博物館多是收藏家自己開辦的,情況不同,不可簡單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