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藝術與媚俗:探尋質疑或是取悅自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30 13:21:46 | 文章來源: 中德文化網
昆斯
 
就在不久以前,Kitsch(德語,意為媚俗)還曾被視為是"藝術價值體系中的壞分子"。Kitsch藝術家曾被指為"道德敗壞者,罪犯,豬頭"。作家赫爾曼•布羅赫(Hermann Broch)在八十年前對此就是這樣看待地,還有許多其他人也對此有過同樣的看法。"Kitsch是二手的經驗,假冒的感覺" 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寫道。Kitsch是不真實的,使人變得愚蠢,Kitsch所能提供的都是人們已知的東西。幾十年的時間裏,人們都對Kitsch曾一直抱有這樣的看法。
然而在現如今,似乎沒有人再對此感到憤怒,相應的驚愕也消失了。今天,藝術完全可以是愚蠢的,甜美的,多愁善感的。沒有人再會覺得Kitsch是邪惡的。突然之間,長期被排斥的19世紀沙龍繪畫又再次被從倉庫中翻找出來。博物館為弗爾南多•赫諾普夫(Fernand Khnopff),保羅•德拉羅徐(Paul Delaroche)和勞倫斯•阿勒瑪-塔德瑪(Lawrence Alma-Tadema)的靈魂豪邁畫派而歡呼雀躍。而這些畫家在很長的時間內都被視為是"19世紀最差的畫家"。同樣,牙醫診所適用的存在主義大師伯納德•布菲(Bernard Buffet)的作品也被再次公開展覽出來。這都已讓人不足為奇。就連例如不來梅藝術館這樣一家偉大的博物館都對Kitsch不再畏懼,他們現在也向藝術家佛登斯列•漢德瓦薩(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和其早期的潦草圖像敞開了大門。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個全世界的價值轉型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那些長久以來被標記為藝術的反面的,不真實的,非新派的,被排斥的,千篇一律的,膚淺的,虛飾的事物,在一夜之間被視為有討論價值了呢?
曾經的厭惡已經被普遍的青睞所取代,對於這一點甚至是像康拉德•保羅•裏斯曼(Konrad Paul Liessmann)這樣有聲望的哲學家都不再質疑。"Kitsch 不再被視為是非先進的藝術。恰恰相反:至少是從傑夫•昆斯(Jeff Koons)之後我們就了解到:Kitsch本身現在就是前衛先鋒的。"
也就是説,雖然像傑夫•昆斯這樣的藝術家或是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這樣的流行彩色漫畫家的作品偶爾看起來就是這樣的,但是他們並不做那些Kitsch天真的花園小矮人擺件。他們與其大眾相容的對象維持著高反射的關係。同時,他們又做著前衛先鋒藝術一直在做著的事情:他們擴大了一般的藝術定義,他們對傳統的品味理念和意識形態提出質疑。換句話説,他們的Kitsch是批判的一種形式。至少許多畫廊老闆,博物館館長和理論家們都對此持有這樣的觀點。
即使是關於漢德瓦薩,不來梅藝術館抱怨聲稱,他在現實中是截然不同的。首先,他曾是偽天真的洋蔥圓頂和頂部柱子大師?一位以體驗式購物中心為自己推廣行銷的天才?隱藏在童心姿態後面的反動分子,以自由的心作出記錄:"當代藝術是退化的。"?不來梅的新任館長對此感到迷失,不做評論。他稱讚漢德瓦薩先驅者和其批判精神。
Kitsch藝術家們現在並不想過多地了解這類質疑的成因。例如像傑夫•昆斯就不一定把批判這個詞列入到他的褒義詞彙當中。因此,也只有少量的Kitsch藝術作品才獲得反射利潤或是某種形式的擴大知名度。審美的營養價值在多數情況下是謙遜。因為,大多數的Kitsch作品都被非常有創新性,非常具娛樂性,非常巧妙地設想和創作出來的,所以他們不會被貼上令人嚮往的藝術標簽。通常這些對象的藝術性並不取決於其自身或其外觀的呈現,而僅是要歸功於它的推出策劃。這個推出策劃往往就是市場的推出策劃。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