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回歸基礎:策展人方振寧訪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3 17:05:43 | 文章來源:

記者:那您剛剛之前也提到把建築展的這種展陳的方式換成裝置,那我們能看到這次參展的藝術家展出的作品大多都是裝置作品,與我們熟知的建築圖紙、建築模型展示的方式不一樣。我想請您談談建築裝置作品與藝術裝置作品之間的關係以及區別。

方振寧:首先,建築這個行業要做建築展是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建築是一個非常大規模的,大體量的,不可能把它搬到一個有限的房間裏去展覽。用什麼方式去呈現建築展,搭建一個什麼樣的平臺,這就是策展人應該認真考慮的事情。可是中國到目前為止,除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在國際上成功舉辦建築展的先例,雖然深圳也做雙年展,北京也做過建築雙年展,但都是非常地域性的,地域性就是説國際上沒有影響力,展覽的項目和建築師的知名度,包括雙年展的所提供的服務,都存在著很多問題。

藝術的裝置和建築的裝置區別在哪呢?區別其實不是很大,難就難在藝術裝置它比較單純,我有想法做出來就行了。但是建築師呢,比較難的是他腦子裏老想著功能的問題,建築空間都是有功能性的,為一個業主服務的,不管這業主是個人還是政府,是企業還是國家,都需要一個明確的目的來解決問題。如果讓建築師不考慮這些功能,單獨做一個藝術有關的裝置,他們有很多是沒有這种經驗的。所以説,這次展覽雖然很多是藝術裝置,它也實現了我個人的願望,我是做藝術的,以前也做過很多裝置,包括在公共空間裏。我幫助他們、啟發他們來實現和原初有關的想法。這樣做不是讓建築師變成藝術家,而是啟發他們,在你設計建築之前,在你腦子裏最初形成的雛形非常重要,那就是藝術的。

首先,我覺得他們不要有多餘的那些手法,要很單純,用原材料來展示,這樣赤裸裸的會給觀眾一個衝擊力。我和許東亮商討他的作品,就提出這樣的意見,我説不要做一些罩子等過多的修飾,但是也不能流於一般的照明。應該把它做成一種帶有意味的裝置。“意味”這兩個字是我們在藝術中所強調的,它應該有含義,不能只是一個視覺上的好看。我對建築師説,要在作品的藝術內涵方面下功夫,應該有精神的含義,有含金量,不能只是一個材料的堆砌。

我跟過去歷屆建築策展人的區別只是我是雜家,什麼都做過,但是所有這些事情都圍繞一個核心,那就是藝術。很多策展人自己不做作品,有的建築師是做作品,但不做藝術。我做藝術、做策展,又做評論,很多方面的能力混搭在一起。做一個好的策展人其實是非常大的考驗,需要有多元的綜合能力。當然我已經不年輕了,如果是二十年前我也做不到現在這樣。因為有了這種知識的積累,包括跟人的交往,還有與國外打交道的經驗積累。有些事情就像是外交,你必須代表國家利益來應對西方人別人提出的非常奇怪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帶政治性、歧視性的問題,去考慮怎麼獲得對自己有利的位置,因此國際展的策展和國內展策展的經驗是非常不一樣的。總之,人需要到一個大舞臺上去鍛鍊。

我在美院講過怎麼策展,但只是講座,這覺得美院需要開設真正的策展課程,需要有業績和在第一線策展的人來教授課程,這是當下非常需要的一門職業。這次做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也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其實,展覽無論大小經驗都不一樣。這次需要的費用非常高,活動的級別也不一樣,可以説是世界建築界的大聚會,很多專業人士會在很短時間聚集在一起,所以展覽的水準高低一比就知道。而其中的難易只有誰來做這事兒誰才知道。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