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回歸基礎:策展人方振寧訪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3 17:05:43 | 文章來源:

記者:您現在是職業的策展人,今年您同時有幾個比較重要的策展工作。能不能把您現在進行的工作介紹一下?

方振寧:我因為回國的時間比較晚,和那些在中國做策展已有十幾年的人相比我策展的時間很短,很多人從上世紀80、90年代就開始策展。但我原來的職業是藝術家,然後我也做評論和批評。策展應該是從2006年開始的。06年第一個展覽是個小展覽,是一位年輕建築師在威尼斯的展覽。當時我是策展人之一,其實沒做什麼工作,我主要是負責在中國國內的宣傳部分。真正開始做是07年底,在北京798第一個展覽叫“天行健——中國當代藝術前沿展”,這個是我做策展工作第一個正式亮相的展覽。這次展覽選了大概35名藝術家,當時開幕式的時候來了兩千人,同時做了一本大的畫冊,200多頁,由我來編輯、設計的。這個展覽從策劃到畫冊的出版只用了五周的時間,這個速度可以説是前所未有的吧,展覽五周的時間其中一週我還去了紐約出差。我自己也沒想到以這樣的速度做這麼大一個展覽,這個經歷奠定了之後我做策展的基礎。

08年雖然沒做成展覽,但還是接受了一個在比利時做的展覽,那是中國被列為“歐羅巴利亞藝術節”的主賓國。08年開始做方案,經過一年的準備到09年秋才開幕。這個展覽叫“心造——中國當代建築前沿展”。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做中國建築展,所以經驗不足。包括印書、材料的使用等都不知怎麼做,屬於摸索階段。由於我看到展覽空間很有限,我就把重點放在出版一本英文版的畫冊上,後來這本畫冊一齣來就參加了法蘭克福書展。展覽的概念在比利時得到認可,比利時策展人説:這是中國的策展人和建築評論家第一次從他們的角度來挑選這些建築師和項目,説是我幫助他們跨越了歐洲中心的鴻溝。然後,比利時一本重要的知識分子看的雜誌《自由人》的評論説:“中國很快的學會了現代主義。”

後來2009年,在馬德里做了一個叫“北京時間”的展覽,這個展覽是一個當代藝術展。是西班牙政府外交部下屬的一個機構叫“亞洲之家”委託我做的。這個展覽規模也非常大,雖然有16個人參加,但是空間有兩千平米,展出時間好幾個月,後來到了外地巡迴展,參觀的人非常多,這是個非常大的中國當代藝術的展覽活動,超過以往歷次中國在西班牙介紹的規模。那一年做了兩個展覽,一個在比利時,一個在馬德里。但這個時候很多人還不知道我作為策展人的這個身份,因為我很多展覽是在國外做的。

那麼2010年就做了一個中瑞文化年的活動,就是中國在瑞士舉辦中國文化年。像這類文化年的活動是由中國最高國家領導人和外國政府之間簽署的,在瑞士是由胡錦濤主席,而2011年的義大利中國文化年是由溫總理簽署的外交文書。在瑞士的2010中國文化年活動有兩個重要的項目,第一個就是在世界很有名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舉辦的“東風-中國新建築/2000-2010“展,也是“心造”巡迴展的繼續。每次展覽我們都會充實新的建築項目和內容。

為什麼瑞士的中國文化年會在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做展覽呢?雖然這個館是在德國,而文化節的開幕是在巴塞爾舉行的。巴塞爾和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的距離非常的近。這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在設計界特別是在椅子博物館裏知名度非常高的。在那周圍有個博物館群,這些現代建築群的設計者大部分都是普利茲克獎的得主。比如説扎哈x哈迪德、妹島和世、弗蘭克x蓋裏、安藤忠雄等等,還有一些已經去世的,反正大概有七八棟房子都是普利茲克獎得主做的。我們展覽的地方是福勒設計的穹頂。這空間對我來説也是個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它是一個圓形的空間,裏面什麼展覽設施都沒有空蕩蕩。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開始不相信我們,他們甚至認為,做中國的建築展會降低他們美術館的聲譽,在展覽的準備進行到三個月的時候,我突然接到他們把展覽方案否定的通知,實在是太突然了。後來文化部主管這個展覽的人通過特殊渠道又把局面挽回了。但最後事實證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開幕式的當天,美術館方面的人向中國使館方面的人表示,説他們認為這個展覽非常成功,而且中國策展團隊的效率和品質獲得他們一致評價。第二天,博物館展覽主要負責人找我談將來繼續合作的問題。

你看,中國的建築展在國外或者歐洲範圍內進行推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他們不知道怎麼跟中國人打交道。他們説我們跟日本的、香港的、台灣的、東南亞國家的人都打過交道,沒有跟大陸的中國人打過交道,不知道怎麼打,打過一次之後呢,我們的水準和敬業精神都已經受到他們的認可。就是説策展人或者我們任何的展覽項目出現的時候,我們對這種品質的把握、追求、效率、姿態非常重要。幾乎同時開幕的還有在列支敦斯登大學也舉辦了“東風”中國新建築展的姊妹展,參展的內容和在維特拉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兩個展覽是在2010年做的活動。

到了2011年,就是在羅馬舉辦“向東方”中國建築景觀展,這個規模就比以前要大得多了,一個是空間大,由扎哈x哈迪德設計的超現代的空間,也非常難以駕馭,因為它這個展覽空間跟傳統空間不一樣,它的形狀,它的層高,包括它的墻壁都是斜的,這個對於我來説是非常巨大的挑戰。同時,這個博物館正在舉辦義大利戰後的貧窮藝術展,是一個非常大的世界巡迴展,這個展覽從展品到反響都非常高,對我來説就形成一種對比。如果做得不好,人家就會認為,你看,中國水準就是不行。

那麼怎麼做,由於這個美術館是個當代藝術館,它不希望建築的展示方式只是一種文獻展,就是把文字、模型組合放到一起,説能不能把這變成一個跟藝術有關的展覽。其實最大的功夫都下在如何把建築的模型和建築的想法轉變成一種裝置的形式向觀眾呈現。最後在開幕式上得到的評價非常高。美術館方面其實也一直在觀察中國這個展覽的進度,布展的過程、想法。最後開幕式的時候,義大利方面的助理策展人説當時派他到中國跟我們來談這個展覽的事情時,場地還一片空白。本來不是他策展,是另外一個人策展,那個人做不了這個展覽,就推了,不做了。這個年輕的策展人接了。她看了以後怎麼也不能想像這個地方將來會展出什麼東西,腦子裏一片空白。只是在開幕式那天的派對上想起來感到非常感慨。

在開幕式上有義大利文化遺産部的官員,MAXXI美術館基金會的主席説:“這是一個用熱情做出的展覽,超出我們的想像”,他其中加了一條,説“通過這個展覽我們看到了策展人個人的魅力”,他們説通過這個展覽,他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兩面性,因為展覽是由國家承接的項目,但是做是由獨立策展人來做,其中包括我要拉三分之二的布展的資金,他們就覺得不能想像,這個國家展為什麼不是由撥款而是由個人來墊錢做這個展覽,當然也是我沒有拉贊助的能力。

作為策展人想把展覽做好,做的有規模,可是資金的預算又不足,這是一對矛盾,當時資金如果不到位和無法向意方做出承諾的話,就沒法和義大利方面在北京簽署合同。我開始動用了買房子的尾款,於是晚交了銀行的錢,展覽做了三個月之後才去交的,回來補了這個洞。我把策展看做是一個賭,成功不成功就這一把了。

今年在進行的項目在國內第一個是孔寧的個展在798,第二個是阿克雅這個義大利建築事務所的展覽,規模也很大,大家看著反應也特別好,表示沒見過這樣的建築展,因為本來在北京建築展就很少。現在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工作在開展,然後九月中旬要在德國的曼海姆萊斯-艾格爾博物館(Reiss-EngelhornMuseen(REM))開幕一個“建築中國100”(ArchitectureChina-The100ContemporaryProjects)的展覽。如果沒有變化,年內要在莫斯科策劃一個“青春藝術中國展”,選的都是70後、80後的藝術作品,這是一個當代藝術展。因為我的團隊人非常少,一般只有四個人,大規模的展同時做。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