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華僑城藝術“大動作”,將深圳O C
T當代藝術中心升級為“華僑城當代藝術館”,同時計劃在上海、北京、武漢、西安等地成立6家分館,屆時將形成國內最大的美術館連鎖品牌。放眼全國,美術館建立的消息不斷傳出。與美術館建設密不可分的討論是,美術館如何保持活力和學術影響力,並且普及公眾藝術教育?我們請到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來談這個問題。
一個美術館的功能和職責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知識生産”和“知識傳播”,只有具備這樣的能量和精神向度,美術館才成其為美術館。
從“知識生産”的角度出發,美術館不但因其特殊的空間,而成為知識生産的場所,並且也因其綜合的職能,而成為知識生産的一種主體。
當代的美術館越來越重視與公眾社會的關係,也越來越趨於平面化和娛樂化。但是,在這種平面化、娛樂化的公眾社會中,在一個公眾社會尚未自覺形成知識的認知高度和普及性的情境下,作為藝術博物館性質的美術館,尤其應該承擔起“知識生産”的歷史責任和專業職能。
“知識生産”是美術館的核心動力,是美術館的發動機。也就是説,美術館是以“知識生産”為出發點,構成其運作系統,有目的性地進行製造、傳播、交流、保護、再生産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有效的知識生産機制。更確切地説,美術館應該是一個“知識生産”的綜合體,在美術館裏發生的一切與藝術及文化相關的行為,都應該構成“知識”的意義及價值。
美術館的“知識生産”機制、功能及特點可能體現在:
1、展覽及相關的學術性建設。美術館的展覽是作為學術論述的最有力的方式和媒介,通過展覽的策劃促發新的觀點,啟發新的學術導向,催發新的知識增長點,在一種視覺的交互作用場中形成新的表述意義。
2、對歷史文化和資源的學術梳理、利用和闡釋,尤其是對美術館藏品及文獻資料的研究、整理、保護和相關理論建設。通過一系列的展覽和收藏構成“藝術史”的結構,並在一系列的表述中,不斷地推演知識的立場和文化的信念。
3、關注當下正在發生的藝術動態,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包括關注年輕藝術家動態,推動年輕藝術家成長,以“進行時”的思維參與藝術的發生活動。
4、美術館應具有相容、開放、多元的學術精神,重視知識的交流、對話、互動,從而形成開放、多元的“知識生産”機制。
5、知識的應用和研發,使知識深化、變通、催生,從而産生新的可能性。而同時,對於知識本身的質疑、反思、建構,也是美術館在知識生産範疇的切入角度及任務之一。
而“知識傳播”,則是美術館落實和實現社會職能的重要目的。
美術館的“知識傳播”,建立於美術館作為一個文化機構這樣的基礎上。簡單劃分,有普及性傳播和專業性傳播。具備專業藝術知識結構的受眾,是美術館的常規造訪者,他們既是美術館知識生産的受益者,同時又敦促美術館做出高品質的內容,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是美術館知識生産的“質檢員”。非專業的社會公眾,則是美術館知識生産的“溫度計”。美術館通過普及性的公共教育,與社會大眾産生互動。尤其是在當下,各個人文學科對於“受眾”的研究程度越來越深,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天然地以“受眾”為核心,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效能。知識生産通過公共教育的轉化,形成多元、多層面的知識面向,滿足不同階層的文化需求。而同時,多向度、多層面的知識需求,對美術館的知識建構及知識生産機制提出種種新的要求,美術館在與社會公眾的互動過程中形成了“文化民主化”的新關係和新特點。
關於“文化民主化”的問題,它包括公共文化機構的職責職能、納稅人的權益、社會的民主程度等等,更關係到一個進步的、開放的社會,對待文化的態度和觀念。“文化民主化”的最好定義是,“讓更多的人接近藝術作品和精神産品”(法國作家馬爾羅語)。可以再補充:美術館應該讓更多的人以最佳的狀態接近藝術作品和精神産品。所稱的“最佳狀態”,是讓公眾在具有文化品質和優雅的環境中,得到視覺享受、心理體驗、知性思考和精神滿足,從而分享美術館所承載的歷史、知識和美學意義。
這樣,美術館就具有了之所以為美術館的知識能量和精神向度,也具備了成為“文化民主化”公共空間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