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雅興——王璜生藝術展”在百雅軒舉行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片長: 00:04:02 | 上傳: 2012-06-03

    【新聞】“後雅興——王璜生藝術展”在百雅軒舉行

    2012年6月2日,“後雅興——王璜生藝術展”在北京百雅軒789藝術中心舉行。畫展展出了王璜生從1995年至2012年間創作的水墨畫作近80 幅,這是王璜生自2009年北上赴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後,第一次在北京舉辦的個人畫展。畫展以“後雅興”為題,將傳統中國文人筆墨雅興與後現代中國文化處境相聯繫,透示了藝術與現實的某種關係形態,具有延伸、挪揄、表達的意味。

展出作品分為三部分展出:第一部分:“遊•象”(2010-2012),這部分作品是王璜生調入北京兩年間的新作。與以往的具象創作不同,這批作品畫面趨於抽象,在堅持筆墨的韻味美感同時,更突顯著現代人紛繁多元的心象,及探索著現代的視覺景象。如潘公凱教授所言:“各式各樣的線,自由遊走,舒展延伸,無拘無束;線索與墨團、水跡,豐富多層,渾然一體;畫面趨於抽象,富有形式感。他稱之為‘遊’、為‘象’,那是他‘悠然’主題的另一種延伸,依然在探索天地人的關係、人在自己擁有的空間中自由放逸的程度、包裹于生命之中紛繁迷茫的心象,等等。”那是王璜生創作的新嘗試。

第二部分“天地”(1995-2006),主要是他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中期的作品。天高雲卷,老屋明窗,殘梁古匾,交椅茶案,竹影婆娑。屋裏屋外,雲水穿透,氣息互匯,天人合一。這部分作品,借用傳統中國一些意象符號,用水墨渾厚單純的黑白肌理,用別有意味的現代構圖樣式,突顯天—地—人、流動的時空、內部與外部環境渾然合一的意念。

第三部分“悠然”(1996-2012),主要是他2000年前後的一批寫意花卉作品。這部分作品用色用墨,恣意潑辣,大膽奔放;構型構圖,任情任性,隨意粗率,渾成天然。個人性情于其中畢現。

本次展覽策展人殷雙喜教授解釋説:“‘後雅興’也就是‘雅興’之後。在今天,古代文人的這種‘雅興’是否還能繼續?王璜生的作品,其實不是提出問題,而是表達出他對於今日社會、人生、藝術的態度。在我看來,這種態度,就是走出傳統水墨畫中那種文人的詩意,直觀視覺藝術的真實圖像,在更具視覺要素張力的圖像結構形式中,尋找今人的精神家園。”

王璜生的創作充滿創造的活力和嘗試的真誠。他一直在探索、尋找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他的作品將個人閱歷、思想、學養、心緒、才情融會貫通,自成一格。此次展覽,是他多年藝術實踐的一次總結性呈現。

主辦方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李大鈞先生稱:“王璜生是一個中國當代藝術活動的重要策動者,組織者,一個有深厚學養的美術史論家,擔當美術館館長的工作也超過了10年。但是,他的畫筆、文筆辛勤不輟,擁有豐富的歷練和介入者的姿態。關乎他的筆、墨、才、情、品、格,頗多好評。”本次展覽,正是作為藝術家的王璜生筆、墨、才、情、品、格的一次亮相。”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