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中國當代山水畫缺了什麼?觀察來自想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09 16:38:05 | 文章來源: 遼寧日報

歷史上堪稱大師的畫家,無一不是學養與畫技並重。作畫者的氣象和品格是決定畫作優劣的重要因素,隨社會潮流浮沉的人必然不能靜下心來鑽研藝術,尤其在當下這樣一個充滿利益誘惑的時代,畫家的藝術品格更是時時面臨著考驗。

李曉松坦言,從某個角度來説,畫家的品格比畫家的技巧更加重要。“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常常會交流一個問題:怎樣判斷一幅畫的好與差。以山水畫為例,我的看法是,要看畫作的高低,首先要看畫面的氣息,然後再看筆墨、構圖、皴法等。因為氣息關乎人的品格,代表著一個人的內在氣質與學養。 ”他認為,學養的高低是能夠直接映射到畫面創作上的,一幅畫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平面,一個景象,一些色彩,更多的是要表達某種意念和情感。“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個人的生活閱歷以及他所在的時代的氣息。當然,筆墨是否精妙,皴、擦、點、染和山川的來龍去脈是否渾然一氣,構圖立意是否有新意,整個畫面氣像是否由心而發等,也是評判一幅作品的標準。所以,古人説:‘筆墨亦有人品之高下’,‘論畫之高下者,有傳神,有傳形。傳神者,氣韻生動是也’。 ”

山水畫創作要從傳統和自然中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一種辦法,應當自覺地儘量回避流行畫風的語言、符號,立意要高,不落俗套,避免喪失自我

當下是以都市生活為主軸的時代,自然山水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化進程中漸行漸遠。距離感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更是心理意義上的。相較于古人,當代畫家的審美心理更多地傾向於都市文化,他們對於自然山水的觀察和理解,很多是來自於假設和想像,有的更依賴摹倣和複製,這種情況正是中國山水畫目前遭遇的一大困境。

有文章用“失魂落魄”來批評中國山水畫的現狀,認為其既同當代文化主潮無關,又沒有繼承中國傳統,乍一看很特別,其實是另一種形態的從眾與摹倣。這一觀點正確與否見仁見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複雜的現實環境面前,如何面對並處理傳統和現代的關係是中國山水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

事實上,一些當代畫家一直在摸索山水畫創作中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路,李曉松便是其中之一。書法家梁寒雲在與李曉松交流時曾經提出,當代北方山水畫對傳統山水畫史有一個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受自然啟發的意象性、心象性山水的挖掘和再造。他認為,這一動向來源於前輩們的寫生山水傳統,而年輕一代的畫家又有不同於前輩的新造,“求之於自然,然後,又求之於內心自由組合之後的現代融入。因為山水畫的傳統牽連和傳統滋養,它們在視覺形態上似乎並不過分地誇張所謂創新的力度,而在內心表達、形式節奏處理等方面卻又截然區別於過往的歷史。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風氣已經形成了一種明顯的徵候,一批山水畫家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此種追求的傾向。 ”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