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當代書法:摘去耀眼光環,試問還剩下什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08 10:51:0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當今書人,一些出身名門,條件優越者,可以呼風喚雨,左右逢源,躊躇滿志,自不待言。而一些枯落無靠者,則要想方設法為自己正名,往往尋章摘句,不惜編造謊言,一不留神,就和古今名人發生了關係,或是王羲之、顏真卿的某某代嫡系子孫,或是齊白石、林散之的入室關門弟子,或是蘇東坡、黃山谷的隔世親戚。孰真孰假?不得而知。如果是出於續修家譜之需要,爭取些許體面,從而追本溯源,從卷軼浩繁的歷史塵封的古紙堆中覓得個中消息,即便經不起週詳的考證,只要多少有些根據,倒也無可厚非。但那些完全出於攀龍附鳳的無稽之談,只能説明攀附者的毫無自信。要知道,真正的有志有為之士是無須依仗祖宗和先輩保駕護航的。歷史上曾經的那些風雲人物,他們的出身其實都是很卑微的。

而時下書壇所熱衷的“名人製造熱”,也是政績工程的一種體現。大到一個省一個市,小到一個團體一個學院,為了打造政績以據此或邀功請賞或雄霸一方進而“問鼎中原”,有自己名副其實的領軍人物自然再好不過,如果沒有,就需要人為樹立一個標桿和典型。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能夠在某個特定的範圍內可以最大限度獲得各種便利的主要原因。而這些已經樹立起來和尚未樹立起來的“領軍人物”(諸如主席院長、博導碩導等等),都會有大批的追隨者,追隨者多為其門人弟子和既得利益者以及未來利益期待者。“領軍人物”們幾乎等同於他們各自手中的股票,炒得越熱越好。於是乎,各種誇譽讚美的歌功頌德之詞鋪天蓋地,各種實惠好處也會隨之接踵而來。牛吹得越大,好處越多。這種人為製造名家大師的行為在利益的驅動下,有如一列失去制動的火車,橫衝直撞,不到車毀人亡,絕難罷休。

時下社會,腐敗無孔不入。曾幾何時,學術腐敗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將他人學術研究成果據為己有,此類行徑與盜竊何異?一些人看上去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然其內心卻極其卑鄙齷齪。憑藉不良手段,擁有了諸多稱號頭銜,人們看到的只是其身上罩著的耀眼光環,即便心知肚明,也難得糊塗。因為任何一個可以膽大妄為或權勢熏天者,都是不好得罪的。而送上一頂廉價的“帽子”,則很有可能得到意外的收穫。即便不曾有明顯的收穫,至少也不會受到來自對方的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威脅。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但在這個大家庭裏面的所有成員,既是利益共同體,但也存在著各色各樣的小利益群體。他們之間是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爭奪的錯綜複雜關係。伴隨著利益分配的變化,這種關係也就會發生明顯或是微妙的變化。這一點,我們無需懷疑,僅僅從大大小小的書協換屆之前後過程就可以明顯感覺到。書法協會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從群眾文化團體向政治經濟利益集團的演變,已經和本質意義上的書法藝術的發展沒有太大的關係。正如一位評論家所指出的那樣,書法協會是書法協會,書法是書法;書協會員是書協會員,書法家是書法家,兩者之間或許多少有些聯繫,但絕對不是必然聯繫。兩者之間不可等量齊觀。

社會也是一個大舞臺,常言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每個人其實就是社會大舞臺當中的一個“戲子”,我們在演戲的時候也在看戲,在看戲的同時也在演戲。既是演員,又當觀眾。只不過,有的人,演技既已糟糕,看戲又不懂戲,稀裏糊塗之中,人生就已經落下帷幕……而真正的通達之士,他們不僅“演”得精彩,看得入神,“説”得也很通透。在看似若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中,就表達出了人生真味。他們絕不會在意自己生前到底是否是“名家”、“大師”,他們所看重的只是自身對人類社會是否有益?貢獻幾何?就像啟功先生那樣,一直以“中學生”自居,也像季羨林先生那樣,臨終之前,一定要把自己認為不合適的帽子從頭上堅決摘掉……但他們的學識和人品垂范後世,彪炳韆鞦。故,筆者在卒文之際,想説的一句話就是:假如把當今那些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的“名家”、“大師”的耀眼光環全部摘去,那他們究竟還能剩下什麼?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