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當代書法:摘去耀眼光環,試問還剩下什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08 10:51:0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對當代書法生存現狀的社會學反思

當下社會,有不少人的價值觀念嚴重錯位,對很多事物的本質認識似乎已是模糊不清。在市場經濟的猛烈衝擊之下,因著各種利益的驅動,很多人都在異口同聲地説著言不由衷的話語。“包裝時代”的到來,一位位“藝術家”你方唱罷我登場,仿佛是在集體演繹著如同天方夜譚一般的人為製造各種“奇跡”的中國故事。對金錢與權力的狂熱追求,一些人不惜以喪失基本人格操守作為代價,道德底線與法律堤壩被隨意突破,放縱無度的名利慾望在錢權合流的強勢保護之下,猶如洪水一般。不良思想和惡俗現象的氾濫,導致弄虛作假無所不在,而坦誠真實頗難找尋。

現實生活當中,天災人禍,接連不斷,讓我們感到了生命的脆弱。是非成敗,轉頭皆空,使人們如同做夢一般。危機感隨著生存壓力的緊迫而日益加劇,一些人不僅未能從自身深刻反省,反而會追結為人生的宿命。

而我則認為,儘管曾經狂熱追捧的“人定勝天”之思想不無偏狹,但人本身的力量的確是不可低估的。他可以把廢墟建成宮殿,也可以把高樓夷為平地;他可以把荒漠變成良田,也可以把草原變成沙漠;他可以把美夢變成現實,也可以把善良化作惡魔;他可以把小人捧為君子,也可以把平安釀成悲劇……衛星可以上天,斯文亦能掃地,關鍵在於人自身道德追求和價值取向指向何方。

書法圈不過是整個社會的微小一隅而已,但就在這看似狹小的空間裏,也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各種生活劇目。

當代書壇,近30年以來,在如火如荼的展覽文化之強勢推動下,書法人共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空前“奇跡”:各種展覽活動的頻繁舉辦和書家(假如書協會員就是書家的話,事實上很多人就是如此認為的)隊伍的迅速壯大,書法出版物的眼花繚亂和各類書法機構的魚貫而出以及書法媒體的應接不暇,人們感到真正的“書法時代”已經到來。懵懵懂懂之中,一些人甚至不乏樂觀地認為當代書法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代,以為當代人似乎已經登上了新的藝術高峰。

在這種前提之下,被人們尊之為“名家”、“大家”甚至“大師”者魚貫而出,屢見不鮮,特別是近年來,書法創作似乎進入到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歷史時段。然而透過熱鬧喧囂的表面,適當清醒一下我們的頭腦,就會發現,當今一些所謂的“名家”、“大家”甚至是“大師”,都不過是徒有虛名,充其量也就是達到了一個“票友”的水準而已。他們的那些所謂“得意之作”,説白了不過是“皇帝的新衣”罷了。假如一旦摘去罩在他們頭上的那些耀眼的光環,估計曾經的那些被人們稱之為“墨寶”的東西,我們只能毫不客氣地把它謂之為垃圾。在市場經濟社會背景下,金錢和強權思想之氾濫,無疑是當下時代最大的惡俗。

“名家”、“大師”的這種依仗各種社會特權和便利不無強制性的推廣,其實是一種短視行為,是拔苗助長之舉。除了那些根本不具備成就名家大師的基本素質者的自吹自擂和他人有意的包裝炒作,甘願為其抬轎子而達到各自之目的的那一部分之外,對於那些日後有可能經過長期歷練而成為名家、大家、甚至大師者而言,過早地出於某種特殊的目的而享受這些名譽頭銜,往往會促使他們産生驕矜自滿之心,從此以為自己已經身處高山之巔,無需繼續作為,成天沉醉在粉絲們為其精心準備的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的鮮花和掌聲之中,而“不知今夕何夕”。

攀附權貴、名流是人性使然,自古至今,概莫能外,這既是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常言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為自己尋找支柱、靠山就順其自然地成為人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但有的支柱和靠山真的很有力可靠,而有的則是陷阱與隱患甚至是災難。無數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昔日的成就不等於今日的輝煌,今日的體面,不等於此後的風光。在位時,風風火火,車水馬龍;退位時,稀稀落落,門可羅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此時此刻,炙手可熱;彼時彼地,晚景淒涼。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