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盧迎華:你所看到的就是我所看到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3 16:19:35 | 文章來源: 獨立評論

在閱讀Ann Demeester 的這篇充滿啟示的文章《腳踏無地:有關轉讓策展知識的摘要與沉思》時,我正好陷於一種強烈的自我懷疑之中。起因是一份出版于廣州的文化週刊邀請我撰寫一篇關於中國藝術行業的年度回顧,而我在寫完稿件並按雜誌社體例進行修改之後,編輯仍然告知我稿子不能被刊登,因為編輯認為作為一個大眾媒體,我所描述的藝術系統無法拉近藝術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他認為我沒有提及某些藝術市場的事件、現象和普遍性的走向,而使我的描述顯得偏頗和過於個人,我卻認為用這些表面的現象來概括過去一年的藝術行業只能獲得一種庸俗的化的現象,和藝術以及藝術內部的思想運動關係並不大。我開始反思的我的寫作,它是否忽略了它所對話的觀眾知識基礎和接受程度?我如何能夠想像和判斷這樣的一種基礎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這次遭遇之中,我從編輯的回應中感受到了一種邊界,在很多大眾媒體的編輯看來,這樣的一種邊界是存在的。在這種預設之中,大眾是基本不懂的,他們需要被教育,所提供給他們的資訊必須是被稀釋過的,簡單化的,帶有一些普遍性的。但我很難認同這樣的設定。在我看來,這是對於多樣化的群體的簡單想像。即使在大眾之中也有不同受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的讀者,為什麼要設定給他們一種均質化的趣味和智商呢?如果寫作者首先設定了這樣的讀者群,那無疑要把自己的寫作向一種折中的,甚至是弱智化的傾向靠攏,我覺得這對於寫作者和閱讀者而言都是無益的。

Ann Demeester對於策展實踐和藝術教育的思考以及她所建立的de Apple 策展課程的教育模式首先是不受任何預設所局限的,經驗掌握著和無經驗的人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不是一種單方向的教授知識的關係,而是相互激發的,相互引領的,是平等的。這種平等不是虛設地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而是首先尊重個人的主體性,消除了資訊、知識所賦予的等級感和有優越感。她所討論的在強烈的本能驅動下的策展方式和建立在方法論和理性分析的基礎上的策展實踐之間所達到的平衡並不意味任何折中,而是符合了策展作為一種創造性實踐的特點,尊重其中偶然性的、不可觸摸的、無法用言述的特點,但同時強調製造一種情景,可以滋養和實現“錯誤”、甚至是“盲目的、頑固的,貌似幾乎毫不相關的信念”。

她甚至用郎西埃所倡導的“全體的教授”(universal teaching)的理念來塑造de Apple的策展課程,超越已有的設定和邊界,比如語言的差異,經驗的差異,而依賴雙方的自然的智慧和意志力來實現知識的流動,去除所謂“知道的、能幹的和成熟的”與“無知的、無能的和沒有被塑造過的”之間的“虛假的”界限。以至於提出“盲人是盲人最好的嚮導和指引。”

在我們很多的工作中,為了便於識別、傳播和即時的有效性,往往過分強調對創作進行的歸納、總結,並讓創作就範于某種潮流的描述,而忽略了複雜性的可能和個人精神的重要性。個人的工作在某種背景中、某種系統中被陳述,被闡釋,被解讀。過分強調創作的藝術家實踐的特殊背景的闡述實際上也會削弱對於個體創作本身和個體精神認識的程度。

在短期內,這樣的描述創作的方式使藝術家的工作看起來似乎遵循了某種客觀發展的邏輯,似乎是必然的何順其自然的。但另一方面,這種歸納卻讓創作中的一些本能的、個體的、偶然觸發的因素往往被遮蔽掉,似乎創作是一項可以用步驟和説明書來分解的技術性的過程。在藝術系統工作的傳承之中,他們也往往希望總結出某種規律性和模式以便追隨和有章可循。

但正如Demeester在文章中所指出的,我們不過都是盲人在一間黑屋子中摸索一隻並不存在的貓。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卻不一定要過分依賴已經成功的經驗和被證明有價值的經驗。Ann Demeester的態度中包括著一種深刻的平等意識,這種平等意識充分承認個體的差異性和有效性,而不誇大個體對於建立彼此之間關聯的障礙,也不誇大刻舟求劍似的相信成功學的經驗傳遞。與生俱來的智性和意志力,也就是一書中最難以被言説和傳達的那一部分,往往是實踐者之間做強有力的粘合劑,實踐者之間心心相映,用他們所熟知的秘密語言進行持續的交流和思想的交鋒。

對於蔡影茜所提出的問題:如果策展實踐和理論可以被作為一種知識加以傳播,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平等、開放和互惠的交換平臺?

我的回應是“你所看到的就是我所看到的”。我們不必放大自己的強大,也不用掩飾我們的脆弱,更不要低估或者預設他者的經驗。創作中有某種相通性和可以被穿越的空間,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前提是我們允許自己暫時放棄我們狹隘的前提、經驗和預設,敞開心扉,接受彼此的影響、激發和塑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