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郭慶祥:從國學看文化傳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8 13:55:44 | 文章來源: 新浪網

郭慶祥

今天我們所説的國學,泛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各科學術。近幾年來,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國學熱。各類學校、媒體等紛紛舉辦了國學培訓或講座,參加國學班已然成為了一種文化時尚的潮流。在一些“儒士”的精心包裝下,國學熱也悄然成為了一種新的經營商機。

國學,作為穿越歷史、時間的中國文化智慧和思想精神,要一直延續下去,就必須對當下社會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發生著影響和作用,如化解道德危機、拯救思想信仰、啟迪未來文明等等,這樣的傳統文化傳播才有意義,國學也能煥發新的生命活力。但是,社會上某些人看上的卻是它的商業價值並淪其為牟利斂財的工具,結果反映出來的卻是過度功利化、商業化和市場化的文化短視行為,人們的文化素質、道德精神並沒有在文化傳播中得到滋養。現實文化和經濟生活中,急功近利、人心浮躁、貪圖物欲的現象普遍存在,更甚至是文化墮落和道德淪喪!

前一段時期,一些低俗文藝形式佔領著文化舞臺,影響和阻礙了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針對這些現象,社會輿論形成了一股批“三俗”之風。有關部門為了出政績,就整出一些“不俗”的文化來,如打了弘揚“國學”這類的旗號來應付批“三俗”,盲目地請些所謂“國學家”在各類媒體上講些老百姓聽不懂的、脫離現實的“國學”,故作高雅文化,好像就“不俗”了,實際上都違背了真正的國學精神。今天我們需要的是經過揚棄的國學思想,它是清晰明瞭而具有現實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意義的。某些所謂“國學家”專挖一些冷僻的東西,似乎大家越聽不懂,自己就越顯得有學問。既然大家聽不懂,其“國學”還有什麼社會價值和意義呢?所以,這些行為過程本身就是假國學。真正的知識分子是視文化發展為己任、有社會擔當,又具有時代精神的。一些偽國學者在媒體上的表演實際就是為個人做宣傳,自提身價,最終還是為了個人利益推銷産品撈錢,把弘揚“國學”變成了自己爭奪名利的舞臺。傳播傳統文化是假,牟利斂財才是真。所以,當“國學”成為某些人的斂財工具時,我們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民族的自信恐怕也將隨之失去!

我們文化部門推出的一些弘揚傳統國學的推廣活動,一定要經過群眾調查和慎重論證,同時要切合實際的社會需要。我認為當今社會急需要普及大眾的是現代文明教育和行為道德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大眾聽不懂的、“高深”的學術在現實社會問題面前常常顯示不出多大的作用。如當今一些假唱、假藥、假酒、假神醫……甚至關係到人們生命安全的假食品,也能在我們這個社會大行其道,長期得不到根治,許多人對這些問題都已經顯得非常麻木了。這就要求真正的文化人要體現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就要普及基礎的文化素養教育和道德價值觀教育。大眾文化傳播是為大眾服務的,不是為少數人服務的。對大多數人來説,“高深”的學術講了也不會馬上懂;對少數人來説還是,你不講,他也懂。

現在,文化知識界都在學習討論建設“文化強國”的大發展、大戰略問題。要鑄建與中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就必須不斷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也要求決策者和文化知識界人士有高屋建瓴的文化創新精神,杜絕一些空洞的理論,切實成效地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播。

要做“文化強國”,首先要重視對國民的文化傳播,其中行為道德教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實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價值觀,不需要所謂高深的大道理。一本《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等內容,已足以使有思辨能力、有責任感的成年人享用一輩子了。敬重自己文化的道德觀,不僅僅是傳統知識的獲得,而是要落實到平常的行為中去,國民素質才會真正提高。

一個國家的文化形像是一個抽象的大概念,但落實到某一事件卻又是非常具體的。華東地區某經濟富裕村家家有別墅汽車,其中一戶有別墅汽車的人家只有一個沖浪浴缸,其他家庭都有三個或更多,就被村裏人認為是最窮的人家。這種對財富功利主義的認識和惟物質的窮富衡量觀,在物質繁榮、經濟發展的今天,所反映的社會普遍面貌依舊是精神貧乏和文化落後!

要做“文化強國”,就要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要産生影響力,就要為世界人類文明作出貢獻。同時,中華文化思想必須建設和具備人類社會共有的普世價值觀。要融入現代文明的進程和新秩序,傳統的道德價值觀也要遵循現代社會的價值理念。今天中國的經濟發展與世界發展密不可分,她在世界格局中佔有了重要位置。但大家都認識到,泱泱五千年大國文化近百年來卻沒有在世界範圍內産生影響。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文化沒有進入“自由、民主、平等、科學”的現代社會文明和文化秩序的歷史潮流中去。

再如上世紀中葉後,伴隨著美國的經濟快速騰飛,有其帶來快餐般的大眾文化形式及其價值觀影響和滲透了整個世界,並取得了世界文化的話語權。雖然我們也認識到在他們的文化傳播中充實著“垃圾”和“糟粕”,但是我們無能為力,也無法對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做出實質性的批判,同時還在享用他們帶來的成果。因為我們沒有形成自己的與現代文明發展相匹配的文化思想體系和價值觀。所以也造成了如源於西方生活中的耶誕節在中國被洶湧的商業文化佔領,而我們傳統過年文化中的親情價值觀卻逐步被淡化了等文化現象。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崇尚天人合一、順應自然而相對慢節奏的文化形式,它可以綿延千年流傳至今。同時,以孔孟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也是千百年以來封建專制思想的代表。今天我們生活的環境已然是高度發展的現代文明社會,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中,如果主流還是與封建思想脫不了干系的文化形態,這就産生了一對矛盾。社會發展的進程需要我們對自身文化傳統要有清醒的認識,必須徹底改造和揚棄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思想,要建設傳統文化思想的當代精神,以一種新文化的格局,適應現代社會的文明秩序,以及道德價值觀,並向世界輸出普遍能接受的核心價值體系。所以追求中國特色的文化,就更需要有創造性。然而,至今為止還有一些人拿著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當精華,毫無辨別和認識能力。

文化産品可以産業化,但文化精神的創造不是靠産業化能産生的。現在,我們已經向世界輸出了電視機,也可能在短時間內輸出了文化産品,那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輸出我們的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呢?思想的創新能力決定了中國文化復興的命運和未來,只有把我們的文化傳播順應到世界潮流的思想價值觀中去並産生引導作用,才能逐漸實現“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