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誰在拍賣中國》揭露文物走私拍賣黑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2 17:34:26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圖片資料

吳樹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圓明園文物拍賣事件和中國文物走私現象為切入口,對國內和歐美文物市場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揭開了國內古董走私、拍賣行潛規則等黑幕……

新的“救世主”

採訪時間:2009年2月。

採訪地點:北京橘子酒店。

受訪人:埃米利先生(瑞典古董商)。

1998年3月,一艘豪華遊輪停靠在澳大利亞雪梨情人港。從偌大的遊輪上登岸的人不到5人,為首者就是被世界考古界稱作“水下文物剋星”的英國職業海上撈寶者邁克·哈徹。此人多次在中國內海及鄰近公海打撈古代沉船,倒賣了無數珍貴的中國文物。哈徹進入雪梨港的第二天,當地華文報紙就紛紛刊登出有關他的消息:“邁克·哈徹又成功打撈一艘中國沉船……”“在許多考古工作者和華界人士的強烈抗議下,澳大利亞政府不允許邁克·哈徹在澳拍賣非法所得中國文物……”5天后,哈徹一夥駕駛那艘豪華遊輪駛離雪梨港,他做出新的決定:“去斯圖加特!”

“哈徹先生選擇德國斯圖加特的納高拍賣行作為合作夥伴是正確的……”在北京橘子酒店大堂裏,我採訪了來自瑞典的埃米利先生。他早年在法國攻讀文學碩士,後來又去美國進修了考古專業,現在除了兼職于瑞典兩所大學當講師之外,還在哥德堡開了一家古董店。埃米利先生説,正是1999年那一次發生在德國斯圖加特的拍賣,讓歐洲人對中國明清瓷器的價值有了重新認定。

“1999年11月,我收到邁克·哈徹先生和德國納高拍賣行的邀請,去了斯圖加特。主人用車把我們接到斯圖加特火車站廣場,那裏搭建了一個巨大的拍賣品展場,展臺面積大約有1500平方公尺左右,場內人山人海,來自世界各地的古董商、收藏家圍繞著一艘巨型帆船緩慢地蠕動。準確地説,那只是按照一艘名叫‘的星號’的中國清代沉船原樣複製的一個巨大的模型船。客人們被邀請登上了模型船,船上陳列著35萬件打撈出水的産自中國福建的青花瓷器,時間跨度長達近5個世紀。令人讚嘆不已的是,這些神秘的尤物,竟然每一件都還是那樣完美無缺、鮮亮如新!此前,儘管在歐洲一些國家也零星有一些中國古代外銷瓷露面,但在當地人的眼裏,那些瓷器只不過是中國人的普通生活用品而已,這一次,如此眾多的中國青花瓷器在一次拍賣會上集中亮相,讓古董商和收藏者們眼前一亮。當時,我們每個應邀參加拍賣的人,心裏只有一個想法:拼盡全力佔有這些誘人的藍色幽靈!”

“拍賣會一直進行了9天,令人吃驚的是35萬件拍品竟然全部成交,無一流拍。但是儘管如此,35萬件拍品總成交額只有2240萬德國馬克,當時約折合人民幣8320萬元左右,平均每件拍品的成交價不足100馬克。對此,哈徹先生似乎有些懊惱。但對於德國納高拍賣行來説,此次拍賣會不僅讓其獲得了豐厚的佣金,更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使納高拍賣一夜成名。”埃米利解釋説,他所説的“破紀錄”,是指這場拍賣會在整體上所取得的成就:對拍賣會所進行的整體包裝無論從組織到策劃,其精緻程度、所投入的資金量均創下了歷次拍賣會的最高紀錄;同一種類的拍品多達35萬件,打破了歷次拍賣會的拍品數量紀錄;毫不牽強地將拍品與它的淒美身世打包出售,打破了歷次拍賣會“只賣商品、不賣故事”的形式紀錄;連續9天的現場拍賣,打破了歷次拍賣會的單次拍賣時間紀錄;和歷屆拍賣會參拍人數的最高紀錄;此次拍賣35萬件拍品全部成交,創下了歷次拍賣會的成交率紀錄,被有關國際專業機構公證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拍賣會”,其拍賣史紀錄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最後,埃米利先生對這一場拍賣會作了如下評價:“自從佳士得、蘇富比將西方油畫爆炒成天價賣給日本人後,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和兩家拍賣公司因涉嫌價格壟斷在美國被起訴,世界藝術品市場一蹶不振,陷入了群龍無首的低迷狀態,大家都苦於找不到新的突破口。而德國納高的這一場拍賣,讓更多場內場外的人們從這艘中國的古沉船上察覺出一種新的商機……”

後來的事實驗證了埃米利先生的評述。數年過去後,有心人驚訝地發現,20世紀末發生在德國斯圖加特的這場大拍賣,最大的受益者是當時正官司纏身的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拍賣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