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國家文物局向法前總統希拉克贈送青銅器拓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1 14:22:48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熱愛中國青銅器,每次來中國訪問都到博物館看青銅器展覽。今年6月,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代表國家文物局向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贈送了賈文忠製作的青銅器伯矩鬲全形拓片,深得希拉克總統喜愛。

賈文忠出身於金石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酷愛金石書畫,受家父著名青銅器修復專家賈玉波真傳,精通青銅器修復、鑒定。賈文忠繼承了傳統技藝全形拓,創作了幾十種全形拓作品。

“傳拓”俗稱拓片,若要對青銅器器形進行傳拓,就必須採用全形拓的方法。全形拓是一種以墨拓作為主要手段,將古器物(主要是青銅器,也包括石刻造像、玉器等其他門類)的立體形狀複製表現在紙面上的特殊傳拓技法,又名“立體拓”、“器形拓”、“圖形拓”。

相傳清嘉慶道光年間文人阮文建公得三代彝器四種,海內金石名家爭欲觀瞻,他煩于應付,摹拓刻木,拓贈各友。鎮江焦山寺僧六舟和尚感覺木刻有失原形,便與其研究手拓全形。初是以燈取形,把原器的尺寸量好畫出輪廓,再以厚紙做漏子,用極薄六吉棉連紙撲墨拓之。拓前需先用白芨水刷在器物上,再用濕棉花上紙,待紙幹後,以綢包棉花作撲子拓之,這便是六舟和尚自創的全形拓。

全形拓是一種以墨拓技法完成,要求拓技者具備熟練的素描、繪畫、裱拓、傳拓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轉移到平面拓紙上的一種特殊技藝。一度成為金石學家追捧的對象,無數文人墨客、金石學家都沉浸在全形拓的樂趣中,而全形拓也為他們欣賞研究青銅器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材料。

青銅器全形拓的拓法是在拓器物前,選擇最能代表該器物特徵的最佳角度,用鉛筆在準備好的棉連紙上畫出一個“⊥”形圖,以表示器物的垂直線和水準線,再在“⊥”形圖上標出器物的高度、寬度為基礎,畫出被傳拓器物原大的線描圖,隨後把標有器物各部位位置的棉連紙分先後覆在被拓器物上,用蘸有白芨水的毛筆刷濕,上紙,用棕刷刷實,用墨拓黑後揭下,這樣多次拓完器物的各個部位,完成全形拓。

立體的青銅器全形拓是一門集金石學、考古學、美學三位一體的高層次藝術門類,是中國拓片技藝發展的頂峰。翻看青銅器全形拓,品讀文人題跋,真實的影像效果再一次將人們帶入了金石的輝煌世界,不但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拓片本身帶有的斑駁痕點,更是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具有紙筆書寫所沒有的趣味。

拓制技法由最初的不太講究透視、陰陽的拓平面的方法,發展到後來加入西方透視、素描等方法,通過表現光線明暗的變化,立體呈現所拓器物圖像的階段。金石學發展到民國時到達頂峰,當時最有學問的人都在研究青銅器。由於照相技術在當時還未普及,人們想窺見到一件別人收藏的青銅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青銅器全形拓就滿足了廣大愛好者的需求。

光緒時金石收藏家陳介祺採用“分紙拓”法,將器身、器耳、器腹、器足等部位的紋飾、器銘分拓,然後撕掉多餘白紙,按事先畫好圖稿之需,把拓完的各部分拓片拼粘在一起。由於所繪圖稿準確,用墨濃淡適宜,使得全形拓技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近代民國時期周希丁等人又將西方傳入的透視、素描等技法應用到了全形拓之中,墨色更是考究,濃淡相間,所拓器物圖像的立體感大為增強。

至民國時期,全形拓技術可以説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隨著以攝影為基礎的石印、珂羅版等複製技術的廣泛應用,全形拓這種費時費工的純手工技藝,急劇走向衰落,逐漸成為了稀罕而珍貴的藝術品種,近五十餘年來消失於人們的視線之外。

作為全形拓鼎盛期代表人物周希丁、傅大卣一派的傳承人,賈文忠採用了古人傳統全形拓方法,所拓器物全形準確與實物不二,紋飾清晰、絲絲入扣、銘文規範、筆畫有序、效果逼真、賞心悅目,為重鑄全形拓昔日的輝煌注入了濃重的一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