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上述表演和行為藝術創作之後,1961年,克萊因又著手進行另一種被他稱之為“宇宙起源”的實驗性繪畫。他將涂上顏料的畫布綁在汽車頂上,然後開車在雨中飛馳,通過風吹雨淋,使畫面産生各種偶然的抽象痕跡。這樣的作品是人力和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産物。
除了風雨之外,克萊因還把火作為繪畫創作的手段。1961年2月,克萊因在法國燃氣試驗中心,用噴火器當畫筆,將熾熱的火焰噴射在涂有紅黃藍各種顏料的石棉板上,由此創作出一批《火畫》(Peinture feu)。在那些《火畫》中,紅黃藍各種顏色經過燒灼,産生一種熱烈奔放的視覺效果。關於這組作品,克萊因寫道:“總的來説,我有兩個目的,首先是記錄在今天的文明裏人的影響力的痕跡,其次是記錄引起這種文明的源頭,換句話説,就是火的痕跡。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所思所想總是與空無聯繫在一起,我肯定,在空無的中心,如同在人的心臟,有火在燃燒。”(1961年寫于紐約,引自1965年巴黎亞歷山大·伊奧拉斯畫廊《伊夫·克萊因畫展前言》)
藍
在克萊因的有形的作品中,除了上述勉強可稱之為繪畫的平面作品之外,還有三維的立體作品,他利用海綿、石膏和樹脂等材料創作了大量雕塑,其中一組根據新現實主義各位成員的形象創作的紀念浮雕像尤其引人注目。1962年創作的這組肖像浮雕都是通過從真人身體翻模而製作完成的,每個人像都涂有顏色並配有底板。克萊因將自己的半身像涂上金色,固定在藍色底板上,而其他人則是藍色形象,金色底板。這組作品在展出時,一字排開,克萊因將自己的金色塑像置於正中心,其他人像則被排列在左右兩邊。這組肖像浮雕作品的創作和展覽方式充分顯示了克萊因狂狷自大的心態。
在克萊因的藝術創作活動中,還有一件買賣觀念藝術作品的行為值得一提。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1959年的一天,克萊因將原來存放在畫廊中準備出售的作品全部取走,然後告訴畫廊老闆説,自己的作品是非物質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顧客要購買,僅僅留下支票,交易就算完成了。這樣的買賣似乎荒誕不經,但是克萊因最終還是與一位名叫佩皮諾·帕拉佐裏(Peppino Palazzoli)的義大利人做成了一筆這樣的交易。1962年1月26日,克萊因將帕拉佐裏約到塞納河邊,當著證人的面,將一件他稱之為《非物質的繪畫感受區》(Zone de sensibilité picturale immatérielle)的作品——其實就是一張收據——交給帕拉佐裏,帕拉佐裏則付給他一片金箔。克萊因隨即將金箔扔進塞納河,而帕拉佐裏則按要求將收據燒燬。如此這般,克萊因完成了一件獨特的行為藝術創作。通過這件作品,克萊因想要告訴人們的是,有形的作品來源於無形的觀念,因此無形的觀念就是作品,甚至比有形的作品更重要。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1959年,克萊因在杜塞爾多夫舉辦的一個報告會上高聲説道:“什麼是感覺?感覺就是存在於我們自身存在之外,但又永遠屬於我們的東西。生命本身並不屬於我們,但我們的感覺讓生命屬於我們,我們用感覺來感受生命。感覺是宇宙,是空間,是大自然通用的貨幣,我們可以用它來購買‘元物質’狀態的生命。想像力是感覺的交通工具,張開想像的翅膀,我們可以獲得作為絕對藝術的生命。”
1962年6月16日,克萊因因心肌梗塞猝然死亡。這位畢生渴望超越實在,進入虛無的藝術家,留下他那崇高而永恒的觀念,從物質的世界消失了。在克萊因僅僅八年的藝術生涯中,他一共創作了1077件作品,這些作品是他傳達藝術思想的載體和媒介,它們被後來的藝術史家分別歸入極簡主義、環境藝術、行為藝術、表演藝術、偶發藝術和觀念藝術等各個不同的門類,事實上,克萊因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興起的各種後現代藝術流派的先行者,這位短命的天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德國的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齊名的極少數可以與美國藝術家相抗衡的歐洲藝術家之一。
在雷斯塔尼眼裏,克萊因的逝世意味著新現實主義作為一場運動的結束。
王端廷:新現實主義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