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王博彥:“蘇紫紫現象”是一種心態畸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21 18:15:18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作者:王博彥

最近一段時間蘇紫紫事件鬧得沸沸颺颺,之前名不見經傳的蘇紫紫其人為何會在一夜之間名聲鵲起,我個人認為有兩種因素:一是去年年底蘇紫紫本人在人民大學舉辦的人體攝影個展,其二就是個別媒體、機構的幕後推手。她的個展應該説只是個表像,是此次事件的誘因而已,而真正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就媒體、機構的幕後助推。當然,這裡所説的媒體、機構是指代少數別有用心的,大部分媒體只是出於對新聞事件敏感的本能去給予關注的。

相信很多人會有與我相似的心態,蘇紫紫事件最初吸引我們眼球的是名校學生的身份與裸體模特主人公這兩個敏感詞彙的交集,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求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這時媒體紛紛傳達出蘇紫紫家境貧寒、成長曲折同時又特立獨行、不畏殘酷現實的高貴品格,同情心讓我們相信她就是那個雖異於常人但足以讓人欽佩的典範。我們尊重她迫於生計而選擇的生活方式,畢竟她撇棄了傳統的束縛用赤裸裸的身體宣示了自立自強,這種特性既迎合了社會轉型時期的某種價值觀,又具備了博取大眾同情的新聞敏感點。

如果只是這樣,我們都會相信她“只屬於藝術圈,不屬於娛樂圈”豪言壯語,也會祝福她在未來的藝術圈道路上越走越好,真正的在自己所熱愛的藝術上有所建樹。對於媒體的色情、炒作等質疑之聲身陷同情的大眾也給予了極大的駁斥和反擊,我本人也以“誰在玩弄批評的話語權”一文竭力在維護我所同情的蘇紫紫,不願看到輿論的紛擾阻礙了她的平淡生活和藝術追求,那個時候我真的以為這次裸模事件已漸漸淡去。但希望不如所料,但恰恰正如所料,突然聽到了蘇紫紫在798開新聞發佈會的消息,這似乎不是一個大二女生本該有的心機,或許她以為來到798會讓她離藝術更近吧。不管怎樣新聞發佈會還是如期舉行,我是不忍去的,但心裏總在猜測該有的結果,隨後媒體紛紛報道了她接受採訪的畫面,還配之以形形色色的圖片。鏡頭前的她笑的淡然甜蜜,時而回答記者提問,時而在指著自己的裸體攝影發表見解。外人看著倒也合乎情理,但敏感使然,讓我有了一種感情被騙的感覺,她仿佛是娛樂圈善於炒作和演戲的老手,與之相比我們仿佛更像是值得同情的孩子。到底是我濫用了同情還是她演的過去逼真,如果是對著自己喜歡影視劇獻上幾滴熱淚,我倒也認了,明知那是在演戲,付出的情感也是心甘情願,而蘇紫紫這件事實斷不一樣的。

隨後又有媒體爆出蘇紫紫整個的裸模事件是有人從頭到尾去包裝策劃的,其本名也不叫蘇紫紫,也沒有貧寒的家境和艱難的成長經歷,一切都是被人杜撰的,我不得不大呼震驚。原本以為自己最多只是在街上被“乞討人”騙去幾塊錢,不成想自己竟會蠢到如此地步,遠比失去那幾塊錢更顯得顏面丟進。我聲明,對於此種報道我並沒有十足的證據,但感情思緒讓我更傾向於相信自己是個受害者,我有種詛咒的衝動。或許會有人笑我淺薄且心胸不夠寬廣,但我真的很難釋懷這種被人套取同情的經歷。而現在想必蘇紫紫及其幕後人也會為此次失敗的炒作而懊悔不已了,人們的同情是有限度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蘇紫紫到了該收場的時候了,當人們已厭倦了跳梁小丑的表演,如果知趣她應該悄然退去,或許她還可以當自己的裸體模特,或許可以是個好學上進的學生,但不可能再是人們關注熱議的焦點,對她來説這不過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富貴榮華之夢而也。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中的女嘉賓馬諾,“寧可坐在寶馬利哭泣,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拜金言論讓她名噪一時,她哭和笑的方式曾是人們爭相談資的對象,但繁華卸去,她的哭和笑還會有人在意呢?對於蘇紫紫裸模事件,我們看到不單單是事件本身,更是事件背後所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在這個娛樂至上、媒體氾濫的資訊社會,在物質的誘惑和名利獲得一些人變得失去了理智,進而不擇手段,借助一些別有用心媒體或機構的炒作,去博取大眾的關注和同情,以達到炒作和躥紅的目的,與其説是一種價值觀失守或潛規則發酵,倒不如説是一種心態畸形的社會性體現。但願我們的同情不會再被利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