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蔡武:“文化是軟實力,不是軟任務”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29 16:51:05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文化是軟實力,不是軟任務”,這句話常被蔡武挂在嘴邊,從中可看出這位文化部長對“文化”的期待。

近日蔡武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採訪,他暢談了中國文化領域在“十一五”期間取得的成就;在他看來,過去五年中國文化領域發生的最深刻變化就是形成了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初步找到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科學之路:把文化區分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兩個方面,堅持“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的文化發展思路。在採訪中,蔡武也給記者描繪了“十二五”文化發展的美麗藍圖。

將起草《文化産業促進法》

蔡武表示,過去五年,中國通過打造政策支撐、公共服務、投融資、貿易合作、人才培養五大平臺服務文化産業發展的戰略思路,推動了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為文化企業爭取貸款,解決文化産業融資難。建立部行合作機制,為文化企業爭取銀行貸款提供便利,僅去年一年,文化部就向銀行推薦了3批共57個申請貸款文化産業項目,涉及貸款金額98.5億元。此外,文化産業良性發展,甚至在經濟危機期間逆勢上揚;國務院于去年7月通過了《文化産業振興規劃》,標誌著文化産業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産業。

他透露,“十二五”期間,將會進一步完善支援文化産業發展的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起草《文化産業促進法》;建設一批包括公共技術支撐、投融資服務、資訊發佈、資源共用、統計分析等功能在內的文化産業公共綜合服務平臺,降低文化企業的創業和運營成本。發揮重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加強文化産業園區、基地建設與管理。健全文化産業投融資體系,進一步協調金融監管機構;培養和吸納優秀人才,實施“文化産業人才培養工程”;辦好文化産業展會和重大活動,向差異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蔡武介紹,過去五年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取得突破性進展。如作為文化部直屬事業單位體制改革試點的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順利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的同時,一批民營院團獲得較快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註冊的民營院團已超過6800家,年演出在200萬場以上。

他透露,2009年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為8400億元人民幣左右,快於同期GDP的現價增長速度3.2個百分點。北京、上海、廣東、湖南、雲南等省市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超過5%。

在“十二五”期間,文化部將深化經營性文化單位體制改革,加快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完成轉企改制任務;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突出公益屬性,強化服務職能;深入推進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以骨幹演藝企業為引領、大量中小演藝企業為基礎的演藝市場格局;推進文化宏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文化事業尚須加大投入

蔡武説,“十一五”時期,伴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入快速、穩定的發展時期,提出了“文化民生”的概念,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建立。據統計,截至2009年,全國共有縣級公共圖書館2491個,覆蓋率達到85.09%。縣級文化館2862個,覆蓋率達到97.34%。鄉鎮(街道)文化站3.87萬個,覆蓋率達到94.8%,基本實現了“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

同時,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穩步推進,縣級覆蓋率達到96%。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成功舉辦了“群星獎”、“老年合唱節”、“少兒合唱節”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公共文化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法》立法工作正式啟動。

他認為,“十二五”期間政府應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投入增幅要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積極爭取政府資金對重點文化領域的支援。目前,全國文化事業費佔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只有0.4%,他希望在“十二五”期間能提高到1%。同時,轉變政府投入方式,通過政府採購、項目補貼和以獎代補等方式,提高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國家藝術基金,面向全社會文化機構和個人進行資助和獎勵,支援優秀藝術作品創作和優秀文藝人才培養,引導文化産品創作生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