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殷雙喜:90年代以來中國的雙年展制度與非營利文化事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14 20:04:05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雙年展(Biennale)是一種國際上通行的大型展覽制度,不同於藝術博覽會(EXP)這樣以藝術品展銷為主的商業活動,雙年展(包括各種三年展、四年展等連續性的大型展覽)以展示當代最前沿的藝術為宗旨。從文化産業的角度來看,雙年展本身並不直接創造經濟價值,但由於雙年展自身的特性,它對於一個國家的文化産業特別是文化旅遊、藝術品創作和出版、美術館的發展,乃至城市文化形象的樹立、民族藝術思想與産品的輸出,都具有重要的文化與經濟意義。所以有必要對這種在西方已有百餘年但在中國僅有十餘年歷史的展覽制度加以反省,並就其中呈現的問題加以討論和研究,這有助於我們從體制角度認識作為非盈利文化事業的雙年展制度,積極展開21世紀中國文化與世界的交流對話。

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是由近10位中國藝術批評家組成的策劃與評審群體共同舉辦的第一個大型現代藝術展,他們在展覽理念與主題的確定、展覽資金的尋求、作品的評選、展覽場所的構思設計、與社會各層面和媒體的公共關係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現代藝術大展的全部資金從民間籌集,約為8萬元,展覽中的部份作品(20余件)為某個體企業主收藏,收藏金額約為25萬元左右。

1992年由一批藝術批評家尋求資金並策劃的“廣州90年代首屆藝術雙年展(油畫)”,在中國第一次提出“雙年展”概念。一方面,這個展覽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它試圖通過批評家以學術方式推動中國藝術市場的建立來改變中國當代藝術的生存機制;另一方面,它又制定了現實的操作規則,首次聘請了法律顧問,對作品評審進行了現場公證,與藝術家簽定了參展合同,確立了雙方的權利義務,並且將展覽的主要文件和籌備組織、評選過程編輯成書出版,為歷史留下了可供分析和研究的文獻。就展覽機制來説,廣州雙年展成立了組織委員會,下設評審委員會和作品資格鑒定委員會,後者的作用是對作品的入圍進行初審,對評審委員會的工作進行監督。這個展覽的資金來自於四川的一家民營汽配公司,全部資金(包括展覽、出版與收藏)約為85萬元左右。展覽最成功的市場運作,是展覽投資者以45萬元購買的27件獲獎作品(一等獎5萬、二等獎3萬、三等獎1萬)隨即為深圳一家科技企業以100萬元購藏,創造了90年代中國藝術市場的第一個神話。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是中國藝術界第一次大規模的雙年展實踐,它所産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所具有的不成熟也是明顯的。

1993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油畫雙年展”,由中國文化部所屬的藝術研究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組織,也是沿用了組織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的模式,由廣東大亞灣一家企業獨家投資。首屆投資額為250萬元,擬連續舉辦5屆,但實際運作僅有一屆,展覽組織者對於資金運用的缺乏計劃和商業回報不理想是投資者退出的主要原因。

上述雙年展都以油畫作為展覽主要內容,與90年代初期中國油畫藝術市場在海外(主要是東南亞與港臺)的興起有關,它使得策展人可以用市場回報與投資增值作為一種許諾來吸引民間投資。之所以只舉辦了一屆就沒有下文,與作為民間企業的展覽投資方並沒有長遠的文化投資規劃和雄厚的實力有關,也與作為展覽組織者的批評家與投資方在文化藝術理念上並不相同,以及缺乏溝通交流有關。同樣的問題也出在90年代初舉辦了3屆的“中國油畫年展”與舉辦了2屆的“中國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展”中。

90年代以來,幾乎所有的大型藝術展覽,都面臨著缺乏資金保證,難以保持延續性的困惑。這與中國沒有建立起成熟的藝術贊助制度有關。中國的文化事業發展,過去完全靠政府的文化事業經費支出,因為當時的企業也都是全民與集體所有制企業。1990年代以來,在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各種所有制的市場經濟主體對於自身經濟的運作,有了充分的自主權,但絕大多數企業尚未意識到贊助作為一項“戰略性慈善事業”對於企業形象和市場擴展的重要性,企業的市場行銷與産品推廣主要依靠在電視等媒體上的鉅額廣告投入。事實上,贊助不等於捐贈,贊助就是一種促銷,是對於贊助者和被贊助者皆有利的雙贏的商業運作方式。“贊助”在文化産業中的定義是:贊助者以現金或實物形態的支出作為實現企業或公司戰略性計劃的促銷手段,作為回報,贊助者能夠獲取可開發的商業性合作渠道與可以預見的市場資源。在一個成熟的國際文化産業市場中,重要的藝術展覽、藝術演出、藝術出版等,常常能見到大型企業與公司的贊助。進入21世紀,中國當代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和發展中國的贊助制度,通過相關的藝術贊助法和文化贊助減免稅法,調動民間資金積極投入博物館、藝術展覽、藝術演出等非營利性、公益性的文化事業活動。由於目前這方面的法律尚未制定,中國的民間企業與個體投資者在藝術贊助活動中的法律地位和經濟利益並不明確,對民間企業和公司來説,投資回報始終是他們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與體育等項目相比,藝術展覽作為廣告的一種形式效果似乎並不理想,而由於中國的藝術市場和收藏家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購藏藝術作品作為長線投資以求高額增值短期內尚難以實現。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