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宋華平: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書法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9 16:20:14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書法藝術的繁榮發展不僅僅需要書法家自身具有時代和社會的責任感、對藝術發自內心的熱愛,也需要社會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河南省文聯副主席、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宋華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宋華平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現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藝術上宗法王鐸,博觀約取,終將王鐸的藝術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面目,具有雄渾的中原書風特點,並難能可貴地達到了雅俗共賞的藝術境界。

作為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和中國書壇極具有影響力的當代書法名家,他殫精竭慮于河南書法的普及與提高,是河南省書協活動的卓越組織者,被譽為"書協這臺巨大機器上的潤滑劑,出色的行政管理者和優秀當家人"。

宋華平認為,作為河南書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身上被賦予了兩重責任,不僅自己的書法創作水準要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帶領全省的書法作者共同提高書法創作水準;不僅自己要成為書法人才,更重要的是去發現、培養更多的書法人才。

“中國書法河南年”倍受關注

作為一個有抱負、有理想、有強烈責任心的書法家,宋華平把河南"從書法大省到書法強省的邁進"視作自己不容推卸的歷史使命,為書法成為河南的"文化名片"作出了卓著的努力和貢獻。

社會廣泛關注的“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給予他的當選理由是:“作為河南省書協主席,宋華平通過動員、制定獎勵標準、舉辦優秀作品觀摩展、培訓重點作者、進行預投稿作品點評等措施,使河南書法作者在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上取得優異成績。除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以外,2009年河南省書協還承辦了全國第八屆書學研討會、全國第二屆隸書藝術展、中國書法名城(之鄉)聯誼會成立大會、翰墨春秋全國百位著名老書法家作品展等大型活動,被業界譽為"中國書法河南年"。在他的積極推動下,開封、安陽是分別被授予“中國書法名城”,偃師、新安、固始、鄲城、內鄉相繼被授予中國書法之鄉,開封翰園碑林被授予中國書法名園”。

宋華平表示,河南省書協工作去年實現了四個跨越:一是爭取社會支援方式上的跨越。過去主要是和民營企業家合作,現在已開闢了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通道;二是舉辦高級別書法活動的跨越;三是舉辦數項全國性活動方面的跨越;四是書法創作成績方面的跨越。

宋華平告訴記者:“我們通過有目的、有組織、有方法的開展工作,為書法作者成才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組織保障。”

作為河南書壇的領軍人物,宋華平始終致力於中原書法事業的推動與發展。在“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舉辦前,他千方百計爭取其在平頂山舉辦,爭得主辦權後他又採取舉辦“中原蘭亭星座作品展”、“蘭亭群星”作品展、預投稿作品專家點評、重點書法作者培訓等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在本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中,河南創造了4個全國第一:參賽作品1141件,全國第一;藝術獎獲獎作者31人,河南有11人,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全國第一;入展作品河南94件,約佔總件數的五分之一,全國第一;連續三屆獲得藝術獎一等獎,創下三連冠,全國第一。2009年因此被書法界譽為“中國書法河南年”。

第三屆蘭亭獎剛剛結束,2010年,河南省書協又成功承辦了"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全國中青年五百家書法精品展"。今年下半年,還將舉辦"蘭亭群星薈中原"書法作品展、河南省書協成立30週年綜合作品展、河南書法30年學術座談會、第三屆河南書法龍門獎評選活動和頒獎會以及舉辦河南書法家讀書活動和讀書心得交流會、河南省代表書家作品展、"四堂杯"全國書法精品展等。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河南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組織如此頻繁的大型活動,説明河南書壇朝氣蓬勃,河南書法熱潮正高,同時也説明河南省書協具有強有力的組織能力和高負荷工作的奉獻精神。正是這樣的努力,才有了河南省在全國書壇的一流地位。

書法大省的新跨越

河南成為書法大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宋華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首先,河南是文化大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傳説中,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就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漢字--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規範書寫“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編寫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説文解字》的文字學家許慎是河南漯河人,著名的活字印刷術也發生在河南。所以,河南的書法資源極為豐富。

另外,河南省書協的優秀組織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河南的經濟並不是很發達,但河南書法卻能走在全國的前列,決定性的因素在於人。河南省書協歷屆領導班子目標明確,精誠團結,這是成就河南書法大省的重要原因。有人認為書法工作不是説抓就能抓好的,但是宋華平不這樣認為,他相信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通過有目的、有方法、有組織地開展工作,就一定能把河南書法這項工作做好。

河南書法由弱到強,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與拼搏,其中張海、宋華平等作為河南書法界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並親歷了這一進程。

“事實上,書法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動員、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宋華平介紹説,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成立以來創造性地開展了內容豐富的藝術活動,在全國産生了廣泛的影響。除了展覽、比賽、研討,雜誌等形式外,河南還創辦了書法函授院,設立書法獎勵基金、書法助學金等,形成一套完整、高效、靈活多樣的藝術事業運作機制。而且每項工作都力求創新。如展覽,就有墨海弄潮展、書法大賽、個展、聯展、邀請展、專題展、群眾書展、分體展、青年展、婦女展、當代著名書家代表作展、對外交流展等多種形式。

宋華平認為,河南省書協從成立到現在已經30年了,張海主席等老一輩書法家在河南書法事業發展的思路上,如推新人、舉辦大的活動、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獎掖書法優秀人才等方面的經驗都非常好。宋華平説:“我是在堅持他們正確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基礎上,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走持續發展的道路,團結進取,不斷開拓,真抓實幹,因為只有持續發展,河南書法才能快速發展。”

河南還啟動了書法人才系統工程,加大對少兒書法教育、中青年書法家的培養和宣傳、老書法家的總結和研究,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出青年新秀、中年書家和書法名家。同時,組織廣大書法家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校園、進軍營、進工地,此舉不但能推動書法藝術進入"尋常百姓家",而且也讓書法家們多走進基層,引導他們創作更多、更好、群眾喜愛的、多樣化的書法藝術作品,從而擴大書法藝術的社會影響力,推動書法事業的普及和繁榮。近年來,中原書風獨具風貌,在中國書協組織的所有重要展覽活動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原書風的崛起在全國的影響日益廣泛深入,開封、安陽是分別被授予“中國書法名城”,偃師、新安、固始、鄲城、內鄉相繼被授予中國書法之鄉,開封翰園碑林被授予“中國書法名園”,從而鑄就了河南書法大省的地位。

目前,“書法大省”已經成了河南的文化品牌。宋華平表示,河南書法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援,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是一支團結、和諧、有實力的書法創作隊伍,正在為促進河南成為"文化強省"的方向而做出切實的努力。

孜孜以求的書法藝術

宋華平作為河南書壇的耕耘者、守望者,一位在當代書壇有影響的書法家,其作品總體呈平和、雋美的審美取向,這在當代河南書壇以豪放、粗狂、稚拙為主的風格中格外引人注目。

宋華平的書法從傳統走來,執著遊弋于傳統美學和現代書法觀念邊緣,宗法王鐸,先臨後化,緊緊抓住王鐸書法的骨力神韻,直取王鐸巨型條幅用筆謹嚴靈動的精髓,汲取王鐸書法中收放自如、汪洋恣肆等用筆特點,揚棄其隨意狂怪的成分,注重用筆的虛實頓挫和墨色枯潤變換,筆沉墨實,大氣磅薄,體現出了一種書寫的情致,一種高古的心緒,一種明快多姿的節奏,一種心手相應的灑脫,一種既不失曠達率真意韻,又具雅健親和的個性特點。

宋華平書作彰顯出融會貫通探索創新的精神。他是一位善於從廣博深邃的傳統文化海洋裏汲取藝術養分的人,他的行草明顯融進了王鐸、王羲之、顏真卿、米芾等人的筆法,重佈局、重氣勢,重整體效果,其書法體勢開張,勢中生態,態中生韻,呈現出書意的性情化、靈性化趨勢,用筆變化多姿,有濃郁書卷氣。從他的眾多作品中,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穩健的結構、流暢的線條、獨特的章法和生動的氣韻,還可以從其用筆的節奏、虛實、空間、墨色變化及形式美感中,領略到作者那種凝重蒼勁、堅毅練達的激情。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宋華平的書作一直朝著"群眾滿意、專家點頭"的目標,朝著雅俗共賞的至高要求艱苦而頑強地攀登著。多年來他的作品曾獲河南省書法最高獎"龍門獎"金獎,多次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精品展,參加全國第三屆、五屆、六屆、七屆、八屆書法篆刻展,參加全國第二屆、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和中日書法交流展、中新書法交流展、當代著名書法家代表作展等,曾多次出任全國最高級別書法作品展的評委,作品先後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省人民會堂、黃河碑林、西安書法博物館等單位收藏,並收入《中國當代墨寶集》、《首屆當代名家書法精品集》、《當代中國書法作品集》等,出版有《宋華平書法作品集》、《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宋華平書法作品集》、《宋華平行書滕王閣序》等,但宋華平最引以自豪的卻是他的書作在廣大群眾中間贏得的認可和好評。

近年來,宋華平還在不斷地做一些慈善事業。2009年12月,宋華平在鄭州大學拍賣自己的作品資助貧困大學生,最近三年,河南省書協累計為社會慈善事業捐款及作品300多萬元,宋華平個人捐款及作品40余萬元。宋華平告訴記者:"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是社會、是人民給予的。回報社會、回報人民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宋華平説,河南是近億人口的大省,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其中有歷史記載的河南籍書法家多達4000人,一些書法家在書法發展的轉折關頭,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河南書法愛好者有數十萬之眾,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人數超過6000人,擁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700多人,有著極為深厚的群眾基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