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3-25 21:35:52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讀書>

在整個中華帝國的歷史中,學者型官員總是肩負著批判政府政策和舉措的責任,即使這種批判會遭到震怒的皇帝或那些政府首腦的處罰時也不例外。處罰的形式從貶官直到處死,甚至連他們的親屬也會受到牽連。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官員採取了主動刪改自己的文章或者保持沉默的辦法。而另外一些官員則將他們的想法寄託于詩歌。在11世紀,中華帝國正值宋朝,一些學者轉而利用繪畫這一文雅而又隱晦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政治的異議。

通過考察文學的象徵含義、繪畫的標題、同時代的題詞以及歷史背景,姜斐德教授指出某些畫作傳達出強烈的政治意見。這種寓意,在一些畫作中表現得相對清晰,而在另一些畫作中則被特意隱藏,只有那些具有廣博學識,特別是了解詩歌以及其傳達不同政見和批判意見的模式的人,才能夠對這些作品進行解讀。除了在畫作中附題詩歌外,一些學者在構造他們畫作的時候還仿傚了詩歌創作的慣例,這就更加強化了文本圖像的聯繫。

姜斐德教授認為,表面上無關世務的畫作中所隱含的寓意是士大夫階層越來越重視繪畫的一個重要因素。繪畫的關聯體系作為一項功能,使得學者可以在避免打擊的情況下表達他們的異議,而這正為藝術的活力和長久發展作出了貢獻。

《宋代詩畫中的政治隱情》

序言

精彩書摘

精彩書評

編輯推薦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