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蔣志:煙花燃盡後的寂寥詩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3 13:33:58 | 出版社: 《東方藝術-大家》雜誌

文/郝科

蔣志-事情一旦發生就會變得虛幻-2-C-Print--150X200-cm--2007

很多對當代藝術並不熟悉的普通觀眾對蔣志的認識,多是源於那件名為《0.7%的鹽》的作品。以曾經處在輿論風暴中心的娛樂明星——阿嬌(鐘欣桐)——作為核心形象,一個在外延意義上無可避免地牽連著從“天使”急轉直下向“惡魔”低谷的公共性談資,同時又能滿足著眾口鑠金的“道德”快感背後,那些彼此心照不宣的網路窺淫癖與性幻想的典型對象。她在鏡頭前由微笑轉向哭泣的表情,被定格成一小段或一系列可以被反覆閱讀的清晰形象。在這裡蔣志並沒有用“道貌岸然”的尖刻指責去刺痛群體圍觀中猥褻的盲點,而是儘量將作為明星的女性形象從複雜的輿論背景中分離出來,並用眼淚真實的物理屬性(微量的鹽分)來對“事件”中的不穩定性進行一種確鑿的回應──此刻沸騰的“事件”在資訊氾濫的時代背景下,終會被日後媒體視野中另一輪全新的喧囂所擊碎。但作為一個確切存在的女人,在“事件”的外殼逐漸褪卻後的真情流露或職業性表演中,由其表情變化所構成的“完整”片段,在迴圈播放的影像中卻表現出了一種用以確認自我身份時的“真實”功用;同時,那些被放大的細節也在具有連貫性的靜態照片中,強化出了在符號般的“公眾形象”之外個體情緒的詩意化狀態──儘管在其背後不乏來在現實的冷漠與中傷。

而在蔣志近期的創作中,個人詩意與公共性冷漠間的複雜關係,依然會在看似平靜的表像之下相互角力著。如創作于2012年的作品《不適之時》中,一段只有2分鐘時長的影像──《天鵝輓歌》,影片從靜態的場景開始,並以枕頭爆炸時的巨響和飄落的羽毛形象作為結束──卻被其後持續了58分鐘的黑色空場拉長成一段闃寂無聲的時間真空。在兩隻默默相對的畫架之間——一隻畫架上擺放的電視在播放著之前那部只有2分鐘“有效時長”的漫長電影,另一隻畫架上則擺放著一張被單色顏料所覆蓋掉的繪畫——不論是繪畫還是影像,其中可以包含“意義”的資訊似乎都被過分冗長或平淡的“無意義”所吞沒了,而放在畫架兩邊的黑色垃圾袋和挂在墻壁上的簡陋時鐘,則用一種極其日常的形態和不動聲色的時間行走,來回饋著“無意義”本身所具有的虛無“意義”。在這件作品中蔣志用一種了無生氣的詩意方式,來探討著被“損耗”的時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巨大黑洞。它用自身無差別的延續來吸納著看似繽紛多彩的日常時間,卻在讓人昏昏欲睡的當口又迫發出一聲駭人的轟響。而在“輓歌”的餘音消散之後,飄零的羽毛就像是墜落的天使在空中留下的殘破印記,在閃動的光束之外懸浮著孤獨的詩意哀鳴,卻最終將對於輕盈的純潔想像再次帶入到了漫長且無趣的時間消耗之中。

1  2  


下一頁中國嘉德20世紀早期油畫:學術與市場相互促進上一頁路易斯•布爾喬亞:規勸與懲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東方藝術家大12月刊
· 路易斯•布爾喬亞:規勸與懲罰
· 蔣志:煙花燃盡後的寂寥詩意
· 中國嘉德20世紀早期油畫:學術與市場相互促進
· 嘉德“大觀”:市場從學術中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