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蔣志:煙花燃盡後的寂寥詩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3 13:33:58 | 出版社: 《東方藝術-大家》雜誌

當時間的意義因時代的脆弱本性而變得不穩定且極易消散之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蔣志在看似“相同”的作品中對於“意義”變形的敏感把握。如在不久前舉辦的《窄門》個展中,《安靜的身體》和《歌喉》這兩件作品均是對於上海雙年展中展出作品的“複製版”:由一堆然放過的煙花殘骸所建成的高樓大廈,組成了一個巨大的“love”。但當這堆無聲之愛從公共的空間走入狹小的展廳之後,殘存在它們身體上的黑色灰燼卻讓關於“愛”的聯想更多了一份與個人情感相關的寂寥與落寞,或許“她”並不是一個行走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個體,但對於“她”的思念卻始終瀰漫在代表著過往絢爛的此刻殘骸之中;而在那段被攝影機記錄下來的生日頌歌中,由幾百張電子生日賀卡所構成的聲音方陣,正在電力的緩慢消耗中共同演繹著“Happy Birthday”的祝福之聲。但當這段“祝福”像柔軟的荊棘一樣爬過了祖國生日的同慶時段之後,在影像中從喧囂走向平靜的迴圈聲場又將具有公共性的“事件”隱喻帶回到了針對個體的完整聆聽中——對於作品的“重復”,在相同曲調(生日歌)的“重復”裏構成了一段對於“重復”意義的疑問。那些看似是“重復”的細節,卻正在被另一些並非是顯而易見的因素所修正著,而這種修又將“重復”推向了具有絕對“差異”的兩重邊界之外——它們在參差不齊的躁動迴響中慵懶地表達著沒有具體目標的祝福,並在最後的謝幕中用聲嘶力竭的嗓音透支著“事件”變化中的偶然性。而在這種透支重歸寂靜之時,我們又看到了蔣志用光所塑造出的、飄搖的孤單——一束強烈的光線,它曾穿越過蔣志對於虛構的迷戀(“事情一旦發生就會變得虛幻”2007),也曾照亮了蔣志對於現實生存中殘酷詩意的尊敬與無奈(“事情一旦發生就會變成釘子”2007)——而在這件名為《片刻之光》的作品中,這束光線已經沒有了企圖照亮整個“事件”的強硬態勢,轉而變成一束來自窗簾之間的溫婉日光。它照射著金魚遊曳中的身影,卻並不想以清晰的邊界來確認自我的存在,總顯得若有若無,也正如蔣志個展“窄門”的策展人維洛裏卡所説:“(這是)一道平淡無奇轉瞬即逝的光,在一個寂靜的空間裏,稍不注意,就會一一錯過。倒也無妨,反正同樣看不見煙花,聽不見演唱,而那道光,也只是‘一’道光,‘某’道光。”或許,在煙花燃盡後的寂寞散場中,未曾停歇過的流動性正是時間賦所予光線的最後詩性,它獨自歌唱於某個並不為人所注意的角落裏,等待著敏感的眼睛將它重新帶回到舞台中央,並對著沒有觀眾的看台獨自起舞。

1  2  


下一頁中國嘉德20世紀早期油畫:學術與市場相互促進上一頁路易斯•布爾喬亞:規勸與懲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東方藝術家大12月刊
· 路易斯•布爾喬亞:規勸與懲罰
· 蔣志:煙花燃盡後的寂寥詩意
· 中國嘉德20世紀早期油畫:學術與市場相互促進
· 嘉德“大觀”:市場從學術中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