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人性與靈性之間的呼吸——為何抽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15 16:35:12 | 出版社: 《藝術蟲》雜誌

文/李旭輝

丁乙作品-十示2011-10--120x140cm--丙烯、畫布-2011

抽象在常人看來是一個生僻的詞彙。當我們説到什麼事情不懂的時候總是要用“這個問題很抽象,這件事情很抽象”來描述,似乎抽象就意味著深奧,意味著複雜。其實抽象在人類歷史的早期卻意味著簡化,意味著將同質化的複雜事情加以分類和計數。例如説結繩紀事就是最早的抽象傾向,而從仰韶文化的人臉魚紋直至半坡後期的棱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從具象到抽象的一種演變,大概人類對事物的認知過程都是從發現到記錄再到形而上的崇拜,所以魚紋的幾何化大概是原始人類觀察事物最早的抽象衝動。抽象成為人類理性地認知世界的開始,也構成了文化視角差異性的根本基點。

具體到繪畫藝術中,抽象又是如何而來呢?不妨看看抽象在西方的發生來梳理一下其中緣由。

西方現代抽象繪畫既是現代技術壓力催促下的産物,也是逃離形象繪畫的內部必然邏輯。1839年達蓋爾的發明敲響了寫實性繪畫的喪鐘,雖然還有少數寫實性畫家仍然承擔著國家意志和貴族意志的宣傳工作,但是多數人已經放棄了繪畫選擇攝影術去謀生,由此繪畫成了一個少數物種,面臨著自我功能再檢索的現實追問。而在繪畫內部,印象派的出現將繪畫從明室(相當於攝影的暗房)工作轉向了對室外光色的捕捉,題材也從古典和浪漫主義的想像走向夜晚、道路、酒吧、火車站、廣場。以塞尚為代表的創新不僅使繪畫在功能層面上從實用主義中脫離出來,也在精神層面上開啟了20世紀繪畫的新起點——從形式自由派生出立體派、野獸派等等等。這種邏輯下的繪畫佔據了世紀之交的所有空隙,可以説在杜尚之前,這些架上繪畫一直都滿足著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時間和空間所有美好或悲傷的想望。理解塞尚及其之後的繪畫,無論是立體主義、野獸派、未來主義、德國表現主義……都構成了西方藝術審美現代性的轉變。

1  2  3  4  5  


下一頁中國抽象:“趣味”和“未知數”——專訪王小箭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蟲》第十期
· 中國抽象:“趣味”和“未知數”——專訪王小箭
· 沒有審美現代性的追求,就不會有抽象——對話何桂彥
· “文化態度”——中國抽象的理由——對話楊衛
· 抽象藝術,靈性維度的嚴重缺失——島子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