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訪談 但開風氣不為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6 11:09:55 | 出版社: 中國文博網專稿




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當大家對佛像鑒定概念還是很模糊,甚至佛像這一大類別在當時的拍賣行也僅僅是歸入雜項的時候,金申老師就已經在國家文物局舉辦的培訓班舉辦了多次講座。這一講就二十多年,現如今當年的學員都已是各地文博界的專業骨幹和頂梁柱,不少拍賣行也開設了佛像專場。

   此外,金老師還在海內外高等院校講學,為國內外公私博物館、收藏機構鑒定佛像,為我國佛教藝術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金申借用龔自珍老先生的一句話來自喻“但開風氣不為師”,開的是國內對佛像研究的風氣,不為師只是他的自謙。

無心插柳結下佛緣

金申,回族,出生在新中國成立之際1949年,他的成長道路上也留下了新中國發展的印跡。1968年,當時他不到20歲就到內蒙古上山下鄉。因為有繪畫基礎,在農村沒怎麼幹活就抽調到縣電影院放映站作美工和放映員。還多次參加了縣裏的教育革命展覽。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每逢紀念《講話》和重大節日,他都被抽調到烏蘭察布盟集中搞美術創作。那時的藝術的創作方法也獨出心裁,即“領導出思想、群眾出生活、專家出技巧”三結合的形式搞創作。這樣的地市級展覽,金申的油畫作品已經參加了兩屆。1973年,他順利的考入了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當時作為班長的金申,繪畫水準出類拔萃:“很多同學把我當做師長,都是看著我的畫成長起來的。”  (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32期)

下一頁稽古 飄逸之韻—淺議黃公望的山水畫藝術上一頁市場 書畫鑒藏雜談四則(文/王永林)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三十二期
· 交流 運轉“福佑路”(文/杜敏)
· 市場 書畫鑒藏雜談四則(文/王永林)
· 訪談 但開風氣不為師
· 稽古 飄逸之韻—淺議黃公望的山水畫藝術
· 稽古 兩漢思想藝術發展之奇葩——博山爐
· 亮鑒 永樂、宣德青花瓷的伊斯蘭風情
· 專題 神秘的西夏文字
· 亮鑒 《邛崍叱馭圖》的驚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