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朱紹良:買宋元名家作品,國家博物館會等著接盤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5 16:05:22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 畢武英

藏家朱紹良給人的第一印象更像一位學者,而他自己在收藏之外,也將很多精力放在寫作和講課中,他向記者介紹説,把自己多年的收藏經驗變成文字,是對知識的梳理和再次確認。 因此,當他和記者聊起即將到來的2012年秋拍的時候,比別人多了份文人的情懷。

朱紹良認為,雖然今年整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好的拍品並不多見,但一旦露面,必定以天價成交。“收藏重要藏品其實和經濟形勢沒有太大關係。民國時期,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賣到了幾百兩黃金,‘七七’事變時,張伯駒買《平安貼》也花了4萬塊大洋。這些在當時都是天價。”

朱紹良向記者介紹説,自己的收藏原則是,“古人藏什麼我藏什麼,近現代人藏什麼,我藏什麼。”因此,古代書畫在朱紹良眼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它們價格比較堅挺,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代表了傳統的民族文化精神。”朱紹良説,藏家買到宋元時期名家的畫,國家一定會拿著不菲的徵集費用等著接你的下一棒。“相反,國家各個博物館不會拿著這筆錢買齊白石、張大千的作品,因為後者在市場中太多了。”

對於近現代書畫板塊,朱紹良認為能夠稱為大家的僅4人而已——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和黃賓虹。“齊白石作品有自己的獨特性,筆墨用到極致,然而即便這樣,齊白石依然認為自己和古人相比不算什麼。在石濤面前,他稱‘焚香願下師生拜’,在徐渭、八大、吳昌碩面前,他説‘情願三家門下轉輪迴’。”朱紹良説,齊白石都有如此自知之明,現代的“炒家”卻連這樣的“自知”都沒有,只要手中有齊白石、張大千等人的作品,一定要把價格炒上去,有時遠遠高於古人作品的價格。

朱紹良還説,近現代書畫板塊中贗品不少,比如市場上有6萬張徐悲鴻的畫,可能只有6000張是真的,但是現代人通過辦展覽、出畫冊等一系列手段,把這些贗品洗白了,使李鬼變成了李逵。面對贗品,朱紹良認為,真正具有鑒定能力的是市場中的精英,而不是畫家本人或者家屬。“曾有藏家請一位已故知名藝術家的兒子看畫,該藝術家之子一看就斷言該畫並非自己父親所作。孰不知其實自己早些年已經為這幅作品開具過真跡證書,當這位藏家拿出藝術家之子親筆寫的證書後,他羞得無地自容。”朱紹良説,這樣的例子在收藏圈並非個案。

在朱紹良看來,和古代及近現代書畫相比,當代書畫幾近末路。“黃賓虹曾經説過,康熙之後就沒有中國畫了,也就是四王吳惲之後,中國畫後繼無人。而康有為更加苛刻,他認為從元四家之後,中國畫就消失殆盡了。如今當代水墨畫家,有些連基本的繁體字都不會寫,握筆方式也不對,怎麼能畫出傳統中國畫的精髓來?”不過,在當代水墨畫家中,朱紹良認為黃胄繼承了中國畫的筆墨基礎,他的精品之作的確精彩。

而對於瓷雜板塊,朱紹良説:“目前明清官窯器喪失了市場的動力,原因在於拋盤太大,這兩年梅茵堂、張永珍、胡惠春的藏品相繼推出,一下子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明清官窯器,未必能全部消化。而一些買瓷器的大藏家,比如歐柏齡,年事已高,基本不會再買,還有天民樓的葛師科,買的器物年代最晚的也是乾隆以前,他也不會再買了。”雖然明清官窯瓷器價格下跌,但朱紹良介紹説,令市場欣慰的是,高古瓷價格開始上升,比如今年春天在香港成交的那件以兩個多億成交的宋代汝窯。“不過內地受到政策限制,這類瓷器並不能進行公開交易。”朱紹良還向記者透露説,在今年秋拍之後,會有一件比春拍那件宋代汝窯還要好的器物出現在市場,價格也將遠遠超出前者,“這件器物不僅是個完整器,而且還有造辦處檔案、陳設檔案,有乾隆禦制詩記載,還包括雍正年間的記載。”

而對於今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在香港設立分公司,朱紹良認為把原本一個市場分成兩個,“內地拍賣市場應該獲得的收益和權益,拱手讓給了香港。”朱紹良不客氣地稱,“我們1949年公佈的文物法,是限制1949年之前的東西出境,而不是限制其入境。現在的海關法和文物保護政策發生衝突,前者限制文物入境,而後者又鼓勵回流。這時法律就應該修正了。”

下一頁李志遠:市場不好,曾經被邊緣化的藏家又回來了上一頁顏明:從撤拍看市場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三期
· 顧大希:深挖古代繪畫與“小”名頭的“大”手筆
· 黑國強:內地拍賣登陸香港,古玩博覽會受益
· 葉少波:挖掘市場新藍海
· 賈偉:秋拍,信心很重要
· 李思莫:拍賣行“分羹”一級市場
· 劉尚勇:市場的剛性需求才是硬道理
· 趙慶偉:小物件亦可以賺取大價錢
· 顏明:從撤拍看市場
· 朱紹良:買宋元名家作品,國家博物館會等著接盤
· 李志遠:市場不好,曾經被邊緣化的藏家又回來了
· 李蘇橋:市場的回落常常帶來新一輪的報復性增長
· 梁曉新:市場價格堅挺的還是藝術品位較高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