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蘇娟 呂佳靜 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古典傢具是有生命的。無論是珍貴的材質,精湛的技藝,嚴謹獨特的榫卯結構,還是文化理念的承載與表達,中國古典傢具顯然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社會生活、藝術、宗教甚至養生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明式文人傢具,造型簡雅,崇尚自然,堪稱時代文化精神追求的物質載體,體現了中國天圓地方的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中國傢具發展史推向了巔峰。 明末清初,中國傢具發展傳承了明式傢具的遺風,之後,便很快進入到了繁縟堆砌,營造富貴盛世的氣氛之中。 中國近現代直至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社會歷經百多年浩劫與動蕩,中國古典傢具創新幾近斷代。 如今,又逢盛世,面對中國古典傢具收藏熱的興起,全國上萬家古典傢具生産經營企業紛紛開工,但大多數停留在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上,“山寨”明清傢具,而買家也大多對木質更感興趣,真正“讀懂中國古典傢具”者寥寥。 傳承與創新,凸顯當代風貌的中國元素傢具亟待理論研究與實踐。8月25日,“明味傢具學術研討會”在北京皇城藝術館舉行,眾多專家名流對古典傢具應該如何遵循傳統、如何創新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傢具中的“傳統”亂象 如今,但凡提到“傳統”,似乎都隱含著“保守”、“守舊”的意思。在研討會的開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唐克美女士提到,前幾日在北京某著名大學的美術學院中推出的一個工藝美術展覽,標題為“改變傳統”。她對此提出了質疑,“我想傳統是不可能改變的,也是任何人沒有能力去改變它的,這所高校的教授們推出這個標題,其宗旨並非要去改變傳統,或許他們只是表達對充斥社會的那些醜陋的、平庸的、粗俗的所謂傳統工藝美術、傳統古典傢具的一種憤慨。每當我的師友在我面前以輕視的表情和語言對傳統工藝美術説出一個‘俗’字的時候,我總會出現無可奈何與憤憤不平的矛盾心緒。” “按圖索驥”地去做傢具也許正是當今大多傢具俗媚的原因所在,“我們現在走進任何一家所謂的古典傢具店,都能看到王世襄先生的那幾樣非常典型的傢具樣式在那裏,但是做工、用料都比較粗糙,這種現象很氾濫。”著名中國畫鑒定專家薩本介介紹説。 對於現今的傳統亂象,難怪著名表演藝術家王鐵成嘆息,混雜的傳統傢具製作“臟眼睛”。唐克美亦很憤然,“在俗東西比比皆是的市場上,業內有許多精英不能為世人所知,他們的經典作品難道要等歷史大浪淘沙之後,讓我們子孫後代來評判嗎?”她同時認為,出現這種亂象的原因在於,“管理機制上的混亂和文化的缺失,宣傳推舉機制和政策的零亂分散,缺乏力度。” 著名收藏家張漢認為,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寶貴財富不能輕易丟掉,只有從傳統入手,才能把自己的根找到。但是,他又提出,在傳統中揚什麼,棄什麼,是最令人糾結的問題,“我們當代的人文思想是什麼。設計傢具也好,設計其他的工藝品也好,都要接地氣,這個地就是我們祖國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氣就是民族精神,但是我們往下走會遇到困惑,怎麼反映時代精神?” 在傳統中創新之不易 相對於古典傢具的傳承,創新就更加不易了,“我接觸的很多朋友,照著這些傳承下來的明式傢具卡著做,做得非常認真,但是要想突破一點兒都很難,甚至一個尺寸放大一點兒、縮小一點兒感覺就全然不對了。”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吳美鳳也同樣認為,傳統本身就是一刀兩刃,一成不變的承續會使承繼的問題變得枯燥無味。 薩本介表示,雖然創新艱難,但還是一定要堅持去做,“我們已經進入到現代,不是完全的農耕文明所能夠代表的東西,我們應該有這個時代的一些印記在裏面。”著名古典傢具設計師沈平説,一味機械地模倣就像小學生描紅一樣,倣明式傢具肯定是沒有出路的,抄作文把別人的名字也抄上是很拙劣的一種做法。 張漢則認為,“古代傢具是和建築及書畫結合在一起的,建築是立體藝術,書畫是平面藝術、造型藝術,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和人文氣息。我們現在建築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我們怎麼去適應時代,去破這個局?” “明式傢具”接著説 歷時40余天的“與物為春——明味設計展”已經結束,但是留給人們的卻是深深的思考。我們看到了沈平先生從“式”到“味”的一個轉變。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胡德生解釋道,“‘式’這個概念很寬泛,‘式’是介於味和代之間的一個名詞。“我覺得傢具隨著文化的深入,用詞也要逐步地提高。‘味’,包含著非常深刻的藝術與文化語境。” 薩本介則認為,把這個“式”字變成一個“味”,是王世襄先生這麼多年對於明式傢具這個稱謂的一個反省,也恰恰是他學術思想比較嚴謹的一個明證。“這個‘味’字實際上是非常學術的一個探討,彌補了王世襄對中國古典傢具傳承中,只重外在表像,內涵不夠的擔心。也就是説,式樣的‘式’字有兩個坐標,既是物質的,同樣又是精神的。” 唐克美從此次展覽中感受到,沈平傢具中的“明味”,是提煉了明代傢具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抽象跟具象的審美理念,並且經過他自己細細的咀嚼、消化為他自己的“明味”傢具之道,這個“道”是沈平傢具設計思想的理念、原則和法則,沈平的明味傢具無疑是古典明式傢具傳承至創新與發展的一種模式,它創新點的根基是來源於明式傢具,是對明式傢具的尊重、學習、研究、思考及探索的結果。 借古開今,化古為新。應該意識到,中國傢具的未來之路,緊靠少數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整個行業對事業的誠心與責任,也需要社會對中國傢具的正確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