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靈感與媒介——對話雕塑家李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17 16:14:15 | 出版社: 《藝術生活快報》

081貪心不足,Greed,450 x 250 x 200cm,鋁塑板、不銹鋼

本報記者 王青雲

從2003 年畢業創作的《雙頭車》(又稱《改裝吉普——順流?逆流?》)開始,李暉開始了他人生的另個一個新的起點,從學院中走出來,投身於激情澎湃的當代藝術大潮之中。

李暉生長于中國,他的精神生活基本都建立在東方文化的根基之上,他不迷戀西方的宗教信仰,也不篤愛哲學,但在創作中,他卻嘗試運用各種材料與手法表現他對於終極問題的關懷,揭示現代人們靈魂深處殘存的一絲神聖感與超驗感。

在這不到10 年的時間裏,勤奮的李暉為觀眾帶來了一個又一個形式前衛、大膽感性,但又深含哲理的藝術作品:從《雙頭車》到《SOFA ?CAR ?》、《游離》,從《蘑菇雲》到《琥珀》、《佛龕》、《F1》、《最後的武士》,從《古箏》到《橋》、《改裝航母——弩》,從《籠子》到《輪迴》、《游離》、《門》、《不死的心》、《被理性釋放的靈魂》、《V》、《破曉》,從《貪心不足》到《游離的真相》、《被束縛的犀牛》、《上帝在發笑》——車、亞克力、鋼鐵、鋁塑板、塑膠、LED 燈——這些普通而且常見的物質都被他拿來,經“點化”後脫掉了其自身的屬性,成為了與靈魂交流的“仲介”。本文中,筆者與李暉就藝術創作、靈魂與媒介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訪談:(藝術生活快報簡稱:藝 李暉簡稱:李)

藝:在你多年來的創作過程中,都嘗試過用哪些材料做為藝術的媒材?

李:我在創作中使用的媒介語言雖然都是比較新的,但是並非是為了在材料語言上標新立異,材料的運用是跟著創作的意圖不斷向前推進的,也是在實踐中不斷延展、擴散開來的。畢業創作時的《雙頭車》用的是兩輛報廢吉普拼接而成的,於是我就接觸到了汽車這個材料,鋼鐵是汽車的外部材料,而在其內部是柔軟的座椅,於是我後來就用皮質沙發與汽車結合著做了作品《SOFA?CAR?》。後來我又想到了要做一個透明的汽車,而在透明的外表下,又要有另外一個結構,這就要求我準確地定位出外表面與裏面的結構,所以我才選擇分層,一層一層地三維定位,我逐漸發現了亞克力這種透明材料還有霓虹燈,於是《琥珀》作品誕生了,後來又衍生出了《佛龕》與《F1》。這些作品在材料的邏輯上是有著連續性的。亞克力之後,通過用LED燈,我就接觸到光的元素了,後來就發現了鐳射。我做出這個作品時的經驗,可能會衍生出下一個作品,而不是説,我主動地去關注材料,或者説我想用一個特殊的材料做東西。

1  2  3  


下一頁節選上一頁季拍的誘惑——解密保利第十九期精品拍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生活快報》118期
· 關於時間與空間——對隋建國2006 年以來創作方式的再討論
· 季拍的誘惑——解密保利第十九期精品拍賣
· 藝術、靈感與媒介——對話雕塑家李暉
· 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