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靈感與媒介——對話雕塑家李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17 16:14:15 | 出版社: 《藝術生活快報》

 

藝:在這個過程中,遇到新媒材,然後去實現它,但是當你試圖利用新媒材的時候,有沒有在技術上遇到過難以突破的難題?

李:技術上的障礙都能解決,因為最終要的東西,在技術上都可以妥協,或者可以迂迴的,但是作品最終呈現出的感覺不能妥協。技術問題,不是根本性的,如果真碰到一個技術問題解決不了,那就換一種方式,看能不能達到那種效果。比如説,我畢業時做的《雙頭車》,只做了個外殼,但動不起來那也沒關係,因為要表達的東西都在外殼的形式感中呈現出來了。但是我希望“動”是這個作品的一部分,就要通過技術讓它“動”起來,哪怕簡單的運動,挂一檔能開動就行,這就是妥協。在這裡,如果是我自己去想怎麼讓車動起來,會很麻煩,但是這對於專業的機械技師而言根本就不是問題。你解決不了的問題,找對了人就行。

不過,我也有沒做出來的作品。我曾經做過一個“機械手”,我想通過程式嚴格控制它的動作,它就是一個條狀的,像蛇一樣,但是我希望讓這個手臂的動作更有表情,讓它表現抽搐掙扎的那種感覺,結果沒辦法控制。因為手臂是氣動,就是編程再好,它也不會特別精準,就是精準了,動起來也會一頓一頓的,如果想讓它又順滑又精確,這種技術比較麻煩。後來我用的方法就是,寫一個亂程式,讓它亂動,前面做了那麼多工作沒能達到預期效果,確實是遺憾。但是話説回來,再給我時間和經費,照樣我還會讓它做到,就是改成油壓的,那就能將動作做的特別順滑。我還是這麼想,沒有解決不了的,只是展覽的時間、經費都有限制。

藝:你覺得不同的媒介自身帶有觀念麼?

李:比如説,我看到一個很震撼的作品,一下子我就會被作品鎮住,可能職業的習慣,我馬上就會知道它哪震撼我了,我肯定不去想這個作品的觀念。這一定是某種氣場,一下把我罩住了,沒有理由。我認為一個好藝術家,是能夠一絲不差的將他的直覺在作品中呈現出來,最終這作品就是整體。一進入展場,整個空間就是作品。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他感覺到了什麼,所以我不是一個特別願意説理論的人。我覺的語言的歧義特別大,我説的觀念,跟另外一個雕塑家説的

觀念內容完全不一樣的,但我就是相信,你看到一個東西有感覺,那個是最真實的,但是事實上是什麼感覺,你得仔細分析,但用語言説出來,觀者聽著又似乎完全是兩回事。

藝:但是你承認就是各種媒材之間它的這個性情,或者説人在讀它的時候,人會與它有一種共鳴吧?

李:材料本身就能體現出某些,就跟色彩似的,可以産生普遍的體驗感受。

藝:我曾經在拙著<光的終極關懷中>將你的作品相對地分成“建築性”的與“雕塑、裝置性”兩類:“建築性”類的是偏空間裏和空間對話的,“雕塑、裝置性”的作品是偏重於實體對話的。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雕塑與空間的概念就是孿生的,現實生活中的三度空間就是雕塑的根本屬性。能否闡釋一下空間和作品的

關係給帶來你的這種體驗?比如説,同樣就像《V》,它在UCCA的空間,和在新加坡的國家美術館(一個舊教堂)中,作品呈現出的氣質就完全不一樣。

李:我曾經做過一個比喻,我認為展廳就是一個游泳池,這就是説我把展廳看成是“前、後、左、右、上、下”——具有6個方向的空間,所以學過雕塑的人特別適合布展的工作。英語中installation是裝置的意思,但同時它又有一個意思就是“安裝”,所以説我們這人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的,這是經過長期訓練後獲得的,雕塑家和國畫家、油畫家、版畫家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我非常清楚如何調配空間可以産生感覺,但是這只是方法,我們都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方法,但如何能做出感人的作品,這就與方法無關了。

有一段時間,我就特別喜歡有強烈“儀式感”的作品,而這種“儀式感”就與空間有著很大的關係,作品主體在空間中的位置非常關鍵,差一點都感覺都不對。在布展時我一直會反覆調整作品,其實這就是在調整作品在空間中的感覺,我的所有本領就是為這個東西服務。我做個展時最有體會,我不是在擺放一個個孤立的作品,而是把所有作品當一個作品來處理,這種空間的調配就非常整體,可以非常好地把握節奏,最終整個展覽呈現出一個東西。我在美院5年學到的就是兩點整體與形體,徐悲鴻先生説的“致廣大,盡精微”就是説的整體與細節的關係,而且這個方法對於當代藝術同樣有效,這個理論絕對不變。至於説什麼媒介、什麼風格這些都是形而下的東西,都是在實踐過程中作品指引的。

藝:能説説你現在的作品《被束縛的犀牛》和《上帝在發笑》麼?為什麼會在用過LED這種特別工業化的材料後想到動物?

李:首先,我不是第一次做動物了,其次,我並不只是想做動物。《被束縛的犀牛》想表現的是一種束縛與衝破束縛之間的這種張力,《上帝在發笑》中,我是置換了《思想者》的造型,並在展覽中放在很高的空間中,説不清具體是一種什麼概念,但是表達的還是一種儀式感。這既不是為了表現形體表面上發光的

毛,也不是炫耀一種逼真的手法,雖然用具象的形象,但還是在表現一種抽象的感覺,可能在內在上還是延續了《V》的狀態。

1  2  3  


下一頁節選上一頁季拍的誘惑——解密保利第十九期精品拍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生活快報》118期
· 關於時間與空間——對隋建國2006 年以來創作方式的再討論
· 季拍的誘惑——解密保利第十九期精品拍賣
· 藝術、靈感與媒介——對話雕塑家李暉
· 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