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玉器上的螭紋及其時代特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11 15:57:31 | 出版社: 中國文博網專稿


圖一 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出土玉璧(戰國)

螭是古代傳説中的一種龍屬的蛇狀動物。一説為黃色的無角龍,《説文·蟲部》有釋:“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一説為雌性的龍,《漢書·司馬相如傳》有“蛟龍、赤螭”之載,張揖的註釋稱:“赤螭,雌龍也”。其名稱又叫螭虎、螭龍。其形盤曲而伏者,稱蟠螭。

螭紋是中國古代玉器中很重要的紋飾,戰國時出現,此後延續。唐、五代不見。宋略少,元代始,玉器上的螭紋又多起來。它的主要特徵是軀幹四肢似龍,頭似虎。

戰國時期螭虎紋的特徵為:貓耳上聳,圓臉。細眉,圓眼或橄欖形眼。鼻直而長,向下延伸到下顎處。螭身紋飾以陰線勾勒,額頂飾有﹀紋,粗頸長且多左彎。頸部飾雙弧線。四肢線條彎曲,後腿長,單側肢爪上翹,關節處飾有卷雲紋。背有單或雙脊線,兩側飾有竹節紋。尾長而彎卷,出現絞絲尾。(圖一、圖二)

西漢與戰國相比變化較大。主要表現在:雙耳下垂。眉上豎並內勾,眼珠四週用偏刀法切削,眼珠突出。鼻梁出現凹槽,面部立體感強,腮部、額頭、鼻頭、吻部突出。背部有人字紋脊線,雙肩凸起,四肢三爪在身體兩側,強壯有力。腿部帶細毛。尾部出現卷雲紋。出現長角及穿雲螭。(圖三、圖四)(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31期)

 

下一頁精選文章上一頁居廉《花鳥人物山水冊》解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三十一期
· 文物藝術品物證司法鑒定勢在必行
· 趙之謙與潘祖蔭的金石之交
· 安康博物館藏《松陰草堂圖》之真偽辨析
· 干預性保護對壁畫本體影響的探析
· 古道上散落的珍珠—聯珠紋
· 海上奇葩 民間鬥艷
· 關於元青花的思考
· 玉器上的螭紋及其時代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