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抽象藝術需要“晚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23 14:45:55 | 出版社: 《藝術蟲》雜誌

張羽:指印2012.3-2,125×125cm,宣紙、水,2012

藝術蟲:中國傳統水墨一向被認為富有抽象性,而在現當代水墨作品中,也不乏抽象作品,您覺得抽象水墨在中國的抽象藝術領域當中處於什麼位置呢?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李旭:説到傳統水墨中的“抽象性”,我覺得是與筆墨材料本身所固有的書寫性、隨機性和不可複製性等特徵有關,從廣義上説還應該是書法美學的濫觴。儘管自1980年代末期以來,抽象水墨就已經開始成為當代中國水墨藝術界的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我們也很容易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抽象水墨在中國大陸的生長空間一直有限,最成功的抽象水墨藝術家的主要市場仍然在境外,究其根本原因,我認為是本土水墨藝術市場的消費慣性使然,大陸的買家和觀眾對“水墨”的認識基本上還停留在“國畫”的概念上。

藝術蟲:對於中國抽象藝術的理解在行業內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呢?您自己的觀點又是什麼呢?

李旭:行業內的不同看法很自然,這絕不是抽象藝術所面對的特殊問題。我認為對於抽象藝術的展覽、出版、研討和論爭越多越好。大家各自充分表述,歷史自然會做出選擇。

藝術蟲:對於當下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抽象藝術熱潮”現象您是怎麼看的?市場的反應會對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和藝術家本身産生怎樣的影響呢?

李旭:“熱潮”往往與商業有關,商業化可以讓從事抽象的藝術家有更好的生活和創作條件,對此我向來不反對。與成功的具象藝術家們相比,抽象藝術家的成功其實還非常有限。本來就很好的藝術家可以借助市場的力量做出更好的作品,本來就不夠好的藝術家最後會被市場吞沒,進而被時間遺忘。沒有大浪的淘洗,沙子裏面很難找到黃金。

藝術蟲:您認為中國的抽象藝術今後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呢?什麼樣的藝術家到最後才能真正地留下來呢?

李旭:這個問題過於宏大和超前了,相信無人有資格回答。我只能説説自己的希望:我覺得成熟的中國的抽象藝術,應該擁有自身的情感色彩和理性觀念,應該具備明確的文化身份特徵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表達方式,應該成為中華文明當代化、多元化、國際化的一種視覺證據。反之,如果中國抽象與西方抽象最終在視覺上並無明顯區別,還是需要大部頭的著作去闡述某些牽強附會的概念區別的話,就只能説這種努力是失敗的。

藝術蟲:您曾就職于上海美術館,現在又是上海張江當代藝術館的館長,那麼您覺得美術館的發展對於推動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以及向大眾普及抽象藝術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李旭:在上海美術館任職17年,在張江當代藝術館任職5年多之後,我目前的主要精力已經投入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籌建任務之中。多年來持續推動中國抽象藝術發展的人生經歷讓我體會到,事在人為。美術館不只是面向視覺藝術界的展示、收藏和研究機構,更是面向全社會的普及教育服務場所,公眾對抽象藝術的認知程度,可以説是公民審美水準現代化、當代化的重要象徵標準之一。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美術館對抽象藝術的推廣,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從大驚小怪到見怪不怪,從漠視到好奇,從小眾到大眾的類似過程,關鍵是主事者是否真心熱愛,是否全情投入。我曾在上海、北京、武漢、杭州等地多次主持論壇、舉辦講座,深深地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樂趣,其實媒體和公眾對抽象藝術的興趣是很多藝術家和學者想像不到的,而普及教育的效果,往往取決於活動的實施形式以及主講者的語言魅力。美術館內的展覽、導覽、講座、出版等活動,對於推動抽象藝術發展和對公眾的普及教育,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2  


下一頁游離于“形意”的中國抽象上一頁劉浪的“流浪”情結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蟲》第一期
· “無相”地帶的“果實”——談程毅的藝術創作
· 李向陽採訪
· 劉浪的“流浪”情結
· 抽象藝術需要“晚熟”
· 游離于“形意”的中國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