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稽古 宋、金吳牛喘月故事鏡的命名與文化內涵考説(文/楊玉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7 15:13:28 | 出版社: 中國文博網專稿




在宋、金時期流行的故事鏡中,吳牛喘月鏡數量多、品類雜、分佈地域廣,迄今為止,因既沒有發現有“吳牛喘月”鑄款或刻記的實物標本、亦未見早至明代以前以“吳牛喘月”為銅鏡定名的文獻記載,此類鏡圖式場景描述的是否就是“吳牛喘月”典故的內容並沒有嚴謹意義上“圖”、“文”互勘的確證。因而近年亦有不同意將此類鏡命名為吳牛喘月故事鏡而另立新説者,如稱之為“犀牛望月鏡”、“海獸望月鏡”、“井宿鎮水鏡”、“蛟龍鬧海鏡”等。本文現對此類鏡的命名、承載的文化內涵及其流播背景試作相應辨析。

  一、器物定名辯證 

 “吳牛喘月”的典故,始見於《太平禦覽》卷四轉引的東漢《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辭》中記載有一則滿奮見晉武帝以“吳牛喘月”機敏自喻解嘲的故事:“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座。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梁劉孝標注雲:“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間,故謂之吳牛也。南上多暑,而此牛畏熱,見月疑是日,所以見月。”是説南方吳地天氣炎熱,生長於此的水牛畏熱,見到夜空明月以為是太陽,故望月恐懼而喘。後人亦以“吳牛喘月”喻指人遇事受困後、再遇類似情況或事物而過分懼怕,進而失去了正確判斷能力的情況。

 “犀牛望月”始見於周尹喜《關尹子·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凡犀遇山川、日月、草木、鳥獸,隨遇成形。”是説犀牛在古代被視為神物,其角像人腦一樣,可以儲存所能看到的東西,故有“犀牛望月、月形入角”之説。

 宋金故事鏡中大量出現的“牛望月”圖式,自然容易使人聯想到流傳久遠的“犀牛望月”典故,不過從此類鏡圖刻畫的動物形象看,除極少數例鏡中的牛形體較細瘦、嘴部略尖外,絕大多數則為典型的水牛或黃牛寫實形構。而犀牛的形態,頭大而長,長唇前伸,頂部有獨角或雙角,耳呈卵圓形,頸、腿短粗,顯然與鏡圖中牛的形狀不相及。又鏡中的牛,或站立或跪臥,或仰視或回首,或立於小洲上或半隱于水中,形態變幻豐富,但皆作誇張性的望月張嘴喘息狀,更是與望月犀牛的形態不符,由此將本類鏡定名為“吳牛喘月鏡”應比叫著“犀牛望月鏡”允當。鏡圖中的牛,亦皆多與水域伴出,突出了吳地“水牛”所處的特定生活環境。宋金銅鏡構圖多講究物象的象生寫實,因而僅從鏡圖主紋及其配組物象的形構特徵上看,稱之為吳牛喘月鏡也是合適的。(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29期)

下一頁專題 不堪回首話當年(文/喻理)上一頁稽古 説“秘色”(文/謝西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二十九期
· 市場 匡時2012春拍12.64億穩健收官
· 翰墨 畫家張勝作品賞析
· 翰墨 當代極具市場潛力的國畫家—歐陽小林
· 亮鑒 蘇州東吳博物館藏越窯褐彩青瓷賞析(文/蔣曉榮 苗青)
· 亮鑒 美玉甲天下(下)(文/傅慧娟 馬建梅)
· 專題 誰比黃山老畫師 夢魂常在水之涯(文/張小平)
· 稽古 説“秘色”(文/謝西營)
· 稽古 宋、金吳牛喘月故事鏡的命名與文化內涵考説(文/楊玉彬)
· 專題 不堪回首話當年(文/喻理)
· 稽古 東漢銅鏡紋樣釋讀(文/張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