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潘玉良:一枝荷蓮遞與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6 15:25:05 | 出版社: 《頂層》雜誌

《執扇自畫像》布上油畫-91×64cm-1939年

人們現在提到玉良喜歡用“傳奇”二字來形容她。但在我看來,世間哪有傳奇,只有那個飽看了人性惡的孤獨之人,在曆盡艱難與掙扎之後,懂了“藝術是最高的境界和唯一的出路,只有藝術肯定人、祝福人”(劉小楓)的道理,只將藝術拿來當成精神食糧,好支撐自己活下去。

玉良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國家再返法國後,便將餘下的生命全投入在繪畫上了。因為她不入法國籍──過去的人總認為入外籍等同於不愛國,也不與畫廊簽約出售自己的作品──過去的人也認為金錢會玷污藝術的純潔性,她的生活一直在清苦裏徘徊,靠零星賣點小畫與朋友的接濟過活,住得簡陋,吃得簡單,穿得隨便。可在任何現況下,玉良最多的錢都是拿來買畫布與顏料。為了省一省開支,她儘量買最便宜的顏料與畫布,畫畫的時候也儘量畫得薄一些。就是這樣先天不足的條件,我們今天能擁有的她的作品,竟達四千多件。而她後半生在法國與他國所獲得的各項藝術殊榮,包括法國國家金質獎章、法國“自由藝術協會國際沙龍”銀質獎、法國文化教育一級勳章、比利時金質獎章……等等獎勵是多麼沉甸甸。在民國與新中國時期,能得世界這麼多殊榮的中國藝術家,大約就只有潘玉良一個人了。

她有多麼非凡的藝術才能與堅韌的意志力啊,她祖國的人用猥言與攻擊將她遠遠趕走,想滅了她,她在異國他鄉卻贏得這麼多人的讚賞與敬重,我們是該為自己的陰暗羞愧,還是該服氣西方人的高貴與包容度?

玉良晚年生活中的另一個重要的男人,在此我們一定要鄭重寫到他,純樸的王守義。王守義(1898-1981)是早年去法國勤工儉學的中國人之一,吃了苦中苦,在巴黎開得有一家中餐廳。這是一個自認文化水準不夠,卻立誓要將所掙錢財拿來資助到法國留學的中國學子的高尚之人。玉良是再次返回巴黎時認識他的,隨後的幾十年直至辭世,玉良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繪畫上,凈得這個男人的溫情相待與鼎力相助。我們今天最終能見到玉良那幾千件心血之作,就是王守義妥善保管並與中國方面接洽,出重資運回國內的。玉良的藝術,其實是這個男人用沉默的付出與犧牲而換來。

玉良深懂這個恩義的不易,她曾為王守義做過一尊雕塑。這尊雕塑,玉良至死都放于自己的睡房裏。

玉良在心中、在情感上,是始終守著國內的潘讚化的。可此生無論如何思念,她再未有機會與之相聚,也因此再沒有與他人結婚。晚年生活得王守義的照顧,雖然從愛情的角度她沒有認可這個男人,但也將他放於心裏最有分量的那個位置。

他與她,他與她,這兩個男人前後恩澤著玉良、扶助著玉良,給予了她世間最厚重的恩德與情義。黑暗的人生,竟也閃耀過這金子般的光麼?

1  2  3  4  5  6  


下一頁應青藍:做畫廊的少數派上一頁笑侃藝術圈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頂層》2012年5月刊
· 彼特•諾頓:由心而發 大膽收藏
· 印度:曇花一現還是明日之星——紐約亞洲藝術周南亞現當代藝術拍賣結果分析
· 站台中國:馬柯的風景
· 笑侃藝術圈
· 潘玉良:一枝荷蓮遞與她
· 應青藍:做畫廊的少數派
· 張丁元:佳士得是亞洲拍賣行的一個標準
· 藝術圈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