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那個屬於藝術的純真年代——羅爾純:濃墨重彩的赤子之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22 17:21:53 | 出版社: 誠聚文化傳播

有一回,吳冠中觀看到羅爾純作畫,不禁點頭稱讚。孰料再回頭看時, “發現我把之前他覺得好的地方全描沒了”,羅爾純笑著説。過往歷歷在目,此後,他再也不會去修飾作的畫,“順著感覺畫下來,你才能更容易畫出屬於自己內心的東西。” 彼時外部社會環境處在變革與激蕩期,校園這一寸方土上也難獲得安寧。1964年,北京藝術師範學院解散,羅爾純被調往中央美術學院。一年後,在無法抵擋的時代洪流前面,傷痕被烙在生命的記憶中,得與失,很難用一筆去描繪。被派到國務院賓館畫裝飾畫後,羅爾純發現李苦禪、吳作人等也在其中。在他們的影響下,他開始學習和創作國畫。有時福禍相倚,命運轉機就在一瞬間。羅爾純深知自己完全是在自我挑戰,但油畫和國畫是完全不同的繪畫體系,“油畫重體例、結構和色彩,國畫重線條、意境,看似筆畫隨意間其實表現的是一種境界。”一直忠於寫實的羅爾純,開始頓悟,從束縛中跳出,也更加自如地隨心畫下每一筆。後來,他們逐一恢復各自正常的生活。羅爾純在“壓抑”許久之後,爆發了一次創作的高潮,從20世紀70年代的《桂林三月》、《陽朔風景》到80年代的《樹》、《望》和《鳳凰古城》等,他在遊歷中將美景記錄,尤其是在西雙版納,他留下了厚厚一畫本的速寫。在80年代初畫壇的鄉土風情熱當中,代表人物除了羅爾純外,還包括陳丹青、羅中立、何多苓等等。但羅爾純從心裏一直排斥外界給他安上的“鄉土畫家”的頭銜,他覺得“把一個人的創作給框住了,不好”。隨心而作,本色生活 1991年,羅爾純在完成作品《九月》的時候,也結束了藝術教育生涯。畫中,一片色彩斑斕的紅土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年輕的湘西母親臉上的安靜與祥和,讓整幅繪畫處於一種張力與內斂的對抗中。這就像是羅爾純的畫作與他的個性之間的強烈反差。筆觸所到之處,永遠絢爛多彩,洋溢著激情;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謹言慎行才是他一生奉守的準則。

1  2  3  4  


下一頁散落在黑白鍵的天籟上一頁自然生長的建築——漫談綠色建築發展之路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翯》第23期
· 超越花哨的美——原研哉和他的設計
· 自然生長的建築——漫談綠色建築發展之路
· 散落在黑白鍵的天籟
· 花非花 霧非霧——邱紅:成長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