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北京中藝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因其出眾的容貌深得時尚圈的寵愛。她曾是一名油畫係的學生,也曾在研究生階段就擔任索卡畫廊的總經理和藝術總監。現在的王一涵掌舵中藝博,在男性居多的藝術圈兒裏獨具風采,備受矚目。關於女性與藝術,她向《藝樹》道出了切身體會。 採訪者:藝 樹(以下簡稱樹) 受訪者:王一涵(以下簡稱王) 樹:作為女性,又從事和藝術緊密相關的工作,您如何理解女性與藝術的關係? 王:從社會學角度看,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男性為主體的社會,當女性在某一領域中想取得一定成就時,往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因為要平衡來自社會、家庭和性別帶來的各種壓力。在藝術領域更是如此,很多優秀的女性藝術家,首先進入人們視野的不是其藝術成就,而是其女性的身份,這也是為什麼沒有“男性藝術家”的説法,而“女性藝術家”的説法很普遍的原因。 但是從另一角度看,女性藝術傢具有獨特的藝術感受力,女性天生的特質比男性更敏感和細膩,這在藝術創作時是種優勢。有些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在視覺呈現和表達主題方面非常女性化,而有些女性藝術家對人生和世界有嚴肅的思考,並不比男性有局限性。 除了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藝術創作領域,同時,在藝術行業中也有非常多的女性從業者成就出眾。所以我個人並不認為性別很重要,關鍵是作為一個生命應該有什麼樣的價值。 樹:作為博覽會組織者,據您觀察,博覽會上出現的女性藝術家作品比例佔多少?反應如何? 王:博覽會是一個開放的公平的平臺,我們並沒有針對參展的女性藝術家做過專門統計。目前幾乎每家畫廊代理的藝術家名單中都有女性藝術家,在歷屆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中有很多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來參展,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銷售成績,曾經多次出現作品在展會中銷售一空的情況,可見市場對女性藝術家作品的認可和熱銷程度。 在今年的中國畫廊國際博覽會上,觀眾可以欣賞到來自日本的活躍于國際舞臺的著名女性藝術家Murayama Ruriko(村山留裏子)的作品。她的雕塑具有非常女性化的裝飾效果,雖然她的作品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但仍然期待中國觀眾的反饋。在來自中國的參展藝術家中,宋易格、馬秋莎、陳慰等在新銳女性藝術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幾年在學術界和市場中都受到廣泛關注。 樹:您對女性藝術的未來怎麼看? 王:出生於上世紀60代以後的藝術家如裝置藝術家林天苗、畫家喻紅、雕塑家向京等等,在中國當代藝術界都已擁有其不可替代的成就和位置。當然,這不僅僅因為她們身為女性的身份。而這些女性藝術家在進入不惑之年的同時,她們對於生命和藝術的思考也進入了更為成熟的階段。 相比之下,80後藝術家是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看到的是社會發展之快,感受到的是科技與資訊急速膨脹的時代,所以其中的女性藝術家對於性別以及女性的社會身份等問題並沒有強烈的訴求。在她們的創作中往往更多的是對於童年的懷舊、自我世界的情緒等等,更專注于內心的感受和表達。 樹:在您讀書時,對自己的哪幅作品印象最深刻?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王:我還在北京上研究生的時候,曾經在王府井的皇冠假日酒店參加過一個叫《本色》的展覽開幕式,當時正逢三八婦女節,而這次展覽匯聚了當時最為活躍的幾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我記得有夏俊娜、閆萍、蔣叢藝等等。她們的藝術創作風格各異,每個人的特點都很鮮明,女性藝術家特有的對色彩的敏感以及豐富的情感世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樹:和我們談談新一屆的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的方向吧,有什麼新的思路? 王:本屆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CIGE2012)的方向主要是展現亞洲當代藝術的魅力,您將看到眾多來自日本和南韓等亞洲區域的頂級畫廊和他們帶來的知名藝術家。 對亞洲藝術生態的關注是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所堅持的理念之一。今年在我們常設的藝術項目之一"Mapping Asia:亞洲年輕藝術家個展”中您將看到來自亞洲的將近二十位年輕藝術家的個展。此外,在我們規劃的全新藝術項目“Guest Country 2012-——主題國邀請展”中邀請到南韓策展人李大衡(LEE Daehyung)先生,他將策劃以南韓新媒體藝術為主題的精彩展覽。 作為商業平臺的同時,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也一直在打造具有學術思考的藝術項目。其中常設的“Subliminal非營利藝術機構展”今年邀請到了來自上海的民生現代美術館、喜馬拉雅美術館以及來自亞洲的一家著名美術館。這些優秀的美術館將在博覽會期間展示以及交流非營利藝術機構在體制建設和運營中的經驗和成果。本屆為了深化對學術項目的探索,特別規劃了“CIGE Project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會邀請一位在學術領域有突出成就的策展人,在展廳200平米的公共空間策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