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他們這樣做拍賣(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12 15:32:33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劉尚勇的拍賣視角

2008年,北京榮寶拍賣(下簡稱榮寶)在前掌門人離任後陷入困境,當時正值金融危機,競買人資金鏈的突然斷裂,使得作為仲介方的拍賣公司不能按時向委託人兌現。在一次次催款無果的情況下,一些失去耐心的委託方甚至要將榮寶告上法庭。“內憂外患”中,原榮寶副總經理劉尚勇臨危受命,出任總經理。他是否真能扭轉乾坤?臨危受命贏得市場劉尚勇在回憶這段經歷時仍不免帶著感嘆。“當時不僅董事會質疑我的能力,同事們也紛紛搖頭。”一向以隨和性格與人交往的劉尚勇,在令人感覺親近的同時,仿佛缺少點兒管理者應有的威嚴。另一方面,劉尚勇當時在專業方面的知名度,也遠遠沒有成為説服眾人的理由。面對突如其來的財務危機,劉尚勇當時感到心裏沒底。“最困難的時候,連圖錄印製、人員工資等費用都要從榮寶集團借用。”他找到榮寶拍賣董事長馬五一尋求幫助。後者只給了他一句話:“辦法永遠比困難多。”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劉尚勇始終在琢磨這句話的深意,卻不得其解:“看到的只有困難,沒有辦法。”突然有一天,劉尚勇讀到一位哲學家的一句話,深受啟發:“尋找到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唯有打開公心。”言下之意,只有真正為企業、為員工考慮,別人才會把辦法提供給你。劉尚勇果斷地實施起頗為有效的獎勵機制。用他自己的話説,那段時間自己就好比《亮劍》中的李雲龍,“無論員工用扁擔、鍋勺或者捍麵杖往前衝,只要‘打死敵人’就獎勵”。劉尚勇認為獎勵機制是經濟學中最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的確奏效,很快,榮寶的業務員如八仙過海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領,業績大增,“在年底獎勵的時候,有6名員工的獎金數額排在我的前面”。一年之後,榮寶走出低谷,並逐漸贏得了應有的市場份額。

如實兌現藏品價值

1983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劉尚勇被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局,文物行業對於他來説是個需要重新學習的門類。“當時老師傅還是憑經驗教授,比如今天拿著一個磁片子對我説,小劉,記住這是康熙年代的。過幾個月再拿出來問,這中間我已經看過不下幾百件磁片子了,哪還能記住這個盤子是哪個年代的?”劉尚勇認為,這种經驗式的教授方式,沒有系統的知識梳理,如果不是從小入門拜師,很難學習。恰好此時,北京市文物局組織一批大學生,為當時著名的各門類文物專家整理經驗知識,劉尚勇便是參與者之一。“把這些老先生的經驗用我們新式學習方法進行邏輯性的排列和歸納,從此有了斷代、比對的依據,文物行業終於褪去了神秘的面紗,可以系統性學習了。” 做了快10年的編輯後,1992年,北京榮寶齋成立出版社,劉尚勇被作為人才挖來,主要針對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進行知識性梳理。1995年,國家開始重視藝術品拍賣,榮寶齋成立拍賣公司,一向具有經濟頭腦的劉尚勇如魚得水,進入拍賣公司擔任副總經理。自此,中國拍賣版圖的風雲變化,在劉尚勇眼中有了不一樣的解讀。劉尚勇説,新中國成立初期一些退賠給個人的古董藝術品掀起了中國內地拍賣的第一波行情。當時這批東西的主人大多已去世,後人對藏品價值不甚了解,同時,在出國潮的涌動下,很多人需要現金兌換外幣。在這種情況下,拍賣行提供了兌現價值的平臺。“結果很多珍貴藏品被拍賣行賣出,而買家大多來自境外。”然而這波行情大約只延續了一年多時間就戛然而止,“差不多都讓境外的人買光了”。劉尚勇説,在1999年到2000年的時段內,拍賣行幾乎無物可拍。沒有想到,2003年的非典,卻給予了拍賣市場第二次活力。“此前的中國人為了經濟騰飛,不顧一切地往前衝,直到非典時,人們被迫留在家裏,被迫反思自己的生活,忽然覺得,生活到底是什麼?應該如何珍愛享受生活?”劉尚勇説,一些人開始把自己積累的資本拿出一部分投向藝術品市場。“中國人開始將以前流落海外的東西買回來。”這波行情導致各大拍賣公司紛紛從海外徵集拍品,有的拍賣場中,拍品60%都來自境外,藝術品市場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井噴現象。不過好景不長,2006年,隨著各大拍賣公司的不斷徵集,海外資源逐漸枯竭,回流的拍品品質大不如前,市場再次回落。然而,和前一輪的沉寂不同,這次回落後,恰逢海外資本操縱中國當代藝術,使得該門類在各個拍賣公司大放異彩,直到2009年金融危機後,遭受重創的海外資本撤資離開中國藝術市場,致使中國當代藝術一蹶不振。 2009年之後,隨著中國經濟領域各個投資環節的變化,一些基金、大機構開始瞄準藝術品市場,並在他們的注資下,將中國藝術品市場推向億元時代。劉尚勇認為,這是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一次顛覆性改變,它所帶來的視聽衝擊不僅震撼了藝術品市場之外的旁觀人群,而且也令拍賣公司一時間理不順頭緒。“一開始我們也羨慕一件作品怎麼賣那麼貴,也希望創造自己的奇跡,但很快,我們發現這不是榮寶的方向。”劉尚勇説,快速拉升一件拍品的價格,過早透支其未來的行情,不僅會對今天的買家造成傷害,而且還會為拍賣公司本身的徵集帶來麻煩。劉尚勇認為,億元拍品可以是市場偶爾出現的個案,但不應該是常態。明白了這個道理,劉尚勇説,榮寶的方向是兌現藏品的價值。拍賣行業中很多人還是比較冷靜的,沒有人天天想著發財,只要能幫他兌現價值就行,值100萬的東西,能賣到120萬,他就會很高興。

如實地兌現價值,是榮寶的方向,當然也有可能成為未來拍賣行業的整體方向。

下一頁讓學術引領市場上一頁藝術收藏提升企業軟實力——訪建行行長辦公室主任王琳、友邦集團杜嘉祺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三十五期
· 關注2011年秋拍書畫流拍現象
· 天價與流拍齊飛——2011年秋拍動態分析
· 回調力度增大藏市短線呈弱
· 藝術收藏提升企業軟實力——訪建行行長辦公室主任王琳、友邦集團杜嘉祺
· 他們這樣做拍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