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幻想(1)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01 10:17:29 |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丟勒總是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到自己創作的主題當中。面對每一個主題時,丟勒都會表現出與創作《聖母的一生》時一樣的細緻、認真和熱情。丟勒不想畫“基調性的作品”,因為這樣的作品只會讓人産生一種普通的、綜合的感覺,他想讓他的作品有具體的思想,讓他自己和受眾明白每一個細節。對於丟勒的幻想作品,我們有兩種欣賞方式:或者只注重它的總體感覺,因為我們可能很難完全理解整幅畫;或者仔細觀摩每一個細微之處,努力理解整幅畫的真正內涵。要充分理解丟勒作品中的謎團需要長時間的努力,需要了解丟勒創作這幅畫的背景知識,也就是説要弄清楚丟勒當時是讀了什麼哲學、詩學或者占星學著作之後畫這幅畫的,或者是別的什麼著作給了他幻想的靈感。當然,藝術史學家有權利、也有義務根據其所獲得的背景知識來解析丟勒的幻想作品。

在去往荷蘭期間所寫的日記中,丟勒曾提到自己的銅版畫《復仇女神》(創作年代在1503 年前後)。如果無憑無據,我們顯然不能隨意更改畫家自己對作品的命名,因此自藝術鑒賞家瓦格納(Wagner)和帕薩文特(Passavant)以來,這幅版畫一直保留著這個名稱。桑德拉特把這幅畫稱作《大命運》,以便與1497 年創作的《小命運》區分。還有人根據畫中的女性人物特徵為這幅畫做過其他命名。

 
丟勒作品《復仇女神》,大約創作于1500—1503年
 

丟勒作品《亞當與夏娃》,作于1504年

 

以纖細、微笑的命運女神為主題創作過眾多畫作的義大利人是如何看待丟勒這位德國繪畫大師創作的《大命運》的呢?他們肯定會對這幅作品大搖其頭,線條遠談不上具有哥特畫風的細緻、優美,也完全沒有文藝復興畫風的柔順。真正讓義大利人充滿敬意的是這幅畫完美地實現了逼真性與自然的結合,充滿誇張的幻想。瓦薩裏從一個專家的角度審視了這幅畫,他非常喜歡那對巨大的翅膀,它像天使的翅膀一樣結實,而且它真正把人物襯托起來。看到這樣一幅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一個謎的畫作,非常注重線條流暢的義大利人也感到非常欣喜。人物背後飄擺著羽衣,一縷布匹在風中飄揚,一段韁繩飄散在風中,四週的雲朵形狀各異,腳下的透明球體與地上的山貌形成鮮明的對比,地上有樹木、岩石、教堂、房子、曲折的河流,以及成片的森林。面對這樣一幅世俗與精神並存、讓人讚美卻又感到不可思議的畫作,人們不禁要問,畫家心中到底蘊藏著多少豐富的經歷和非凡的幻想能力。把《復仇女神》同丟勒1504 年創作的版畫《亞當與夏娃》相比較,就能看出丟勒是多麼看重幻想。這是最好的對比。一幅體現北歐的精神,另一幅體現南歐的風格;一幅體現了細緻入微的觀察,另一幅體現了對結構的把握。但是這中間卻沒有任何衝突,有的只是丟勒創作思維的兩個方向。

1  2  3  4  5  


下一頁幻想(2)上一頁第五章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第五章 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