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民間收藏:幾多歡喜幾多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8 09:30:10 | 出版社: 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日前,由中國收藏家協會主辦,深圳收藏家協會承辦的首屆中國收藏組織發展創新研討會在深圳舉辦。大會為期兩天,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副司長張建新、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晉英,以及全國收藏組織負責人出席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參加了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的“迎大運•中國第九屆體育收藏展覽”開幕式,並圍繞當前中國收藏組織的創新與發展進行研討,共謀中國收藏組織發展大計。

現狀:全民收藏興盛 收藏隊伍龐大 藏品資源豐富

中國的民間收藏曾經大起大落。解放前夕,全國各地都在籌建自己的博物館,很多國有博物館面臨嚴重的庫存不足,急需從民間收藏中補充精品。國有收藏的壯大,導致民間收藏開始日漸萎縮,直到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收藏熱情才再度被點燃,新的一輪收藏熱潮正在襲來。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指出:“改革開放以後所形成的收藏熱潮發展迅猛,參與收藏的人數多、收藏組織多。據網上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379個收藏組織,約8000萬人參與收藏。收藏者所從事的行業不一,軍、民、商、學、兵,各行各業都有,但收藏世家少、家傳少。收藏對象覆蓋面廣,包括生産、生活、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宗教中的各種物品,面面俱到。收藏的時間跨度大,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種藏品。可以説,當前的收藏正處於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前的形勢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隨著全民收藏活動的興盛,民間收藏組織隨之出現並迅速發展。天津市收藏家協會秘書長王玉石表示:“天津市收藏家協會才剛剛創建,我們的初衷就是團結社會各界收藏方面的專家、學者,弘揚祖國傳統文化,貫徹執行《文物保護法》,拓展收藏群體和收藏領域,提高收藏品位,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搭建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推進引導收藏領域的健康發展,為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正因為有了這些組織的引導與幫助,民間收藏才有了自己的旗幟、陣地以及發展方向。

經驗:發揮自身優勢 整合社會資源

與任何文化團體一樣,民間收藏組織要立足、生存、發展,也要不斷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一個民間收藏組織的存在主要在於“活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各地的民間收藏組織都有自己的一套組織活動的方法與經驗。

重慶收藏協會秘書長黃河清認為,有活動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凝聚力,這是民間收藏組織能夠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齣路。可以把收藏組織的活動運作與相關“文化企業的廣告效益”結合,文化搭臺,企業唱戲;把活動的手段和模式同企業的文化相貫通,使企業的社會效益最大化,從而獲得企業資金上的支援,創造雙贏的局面。

陜西省收藏協會廣開思路,把最初的閉門辦會轉為廣泛開展橫向聯繫,與古玩收藏市場、藝術畫廊、拍賣公司等文化團體,建立一種雙贏互惠的合作關係。

湖南省收藏協會會長張一兵認為,民間收藏組織舉辦活動,不能僅靠自己的力量,要依靠政府,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充當政府的助手,取得政府支援。為加強社會聯繫,該協會組織長沙鐵路系統2000名職工入會,定期組織集郵展、集郵聯誼會等活動;在企業設立代表處,有組織地定期開展交流活動,既陶冶了情操又促進了生産,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提高。

對此,羅伯健會長強調,收藏組織舉辦活動要以政府主管部門為中心,並且要加強主動聯繫。還建議要與國有收藏機構多聯繫,與其他系統的民間收藏機構密切接觸,各收藏組織之間也要加強聯繫,互通資訊,形成合力。(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第十九期)

下一頁文物鑒定與鑒賞上一頁中國紫砂壺投資重新升溫 未來增值空間被看好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十九期
· 漫漫人生路 濃濃古瓷情——訪安徽古陶瓷鑒定家李廣寧先生
· 古陶瓷鑒定漫談(下)
· 明中葉畫家錢穀《秦淮冶遊圖冊》賞析
· 磁州窯梅瓶的收藏與鑒賞
· 墨點無多淚點多
· 托普卡帕皇宮珍藏龍泉青瓷賞析
· 螺鈿顯絕藝——江千里四件作品賞析
· 戰囯山字鏡的探析
· 中國紫砂壺投資重新升溫 未來增值空間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