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5 11:14:30 |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國際性就當下來説對中國當代藝術無疑十分的重要,如果沒有國際性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如果沒有國際性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如果沒有國際性今天的中國藝術可能還是學院派藝術或者完全守舊的藝術。當代藝術在改變中國藝術的同時也在被西方改變,但同時也在影響西方的藝術,所以中國當代藝術不僅給予自身機會同時還給予西方機會。但總體上當代藝術是國際性藝術,它的機會更多,學術更寬泛,意義更廣泛,這也是當代藝術很重要的部分。

那麼,西方藝術界如何看待中國當代藝術?勞倫斯認為:“西方原來根本不知道中國當代藝術,也根本不想看中國當代藝術,但現在知道了。在過去,西方總是認為中國不重要,現在認為中國也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部分,現在西方開始注意中國。

“國際上原來忽視中國當代藝術,他們説的國際藝術實際上就是自己,自己像是國際的,自己代表國際,從來不看中國的藝術。但是中國當代藝術現在是一個很真實的東西,它在那裏放著,你不可能認為它們不存在,或者可有可無。現在西方開始改變了,認為一個國際性的展覽或者國際性的美術館也要有中國的藝術,這與喜歡中國當代藝術與否沒有直接的聯繫,這是不重要的。但是國際化這個概念應該真實地存在,現在西方要做一個專業方面的國際展覽或者國際當代藝術收藏肯定需要中國的藝術,然而同時他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理解還是很少。

“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國際或者西方,這也是西方早晚要考慮的事,現在中國當代藝術變成一個重要的東西,它在這裡,西方開始注意了,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最大變化。”

“走向世界”始終是中國文化歷史性情願,從“絲綢之路”到“鄭和下西洋”,從“洋務運動”到“改革開放”,以商業的形態連接與世界的聯繫是表達中國文化“天下為一”的哲學使然,所以歷史上中國與世界的聯繫常常以“尋友”、“遠交”為目的,所謂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正是中國文化對待世界的基本態度。但是“鴉片戰爭”和西方列強侵略使得“尋友”、“遠交”的願望常常處於深刻的諷刺之中,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幾乎成了某種黑洞,即使到了21世紀初中國文化在整個世界中的地位仍然不能樂觀,西方社會對待中國的態度總是冷漠的,“它不願看中國,也不想看中國”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的。但是現在中國的經濟産值為世界第二,這不得不使西方難以忽視中國的存在。中國當代藝術參與更多的西方藝術活動,並具有某種的影響力,這也不得不使西方引起某種重視。儘管對中國當代藝術仍然爭議很大,但是能夠改變西方的“國際”概念,這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顯然,在世界的競爭中破解西方自認的“國際”概念,靠的是真正的實力,而不是所謂的民族主義或者某種政治情願。就這個意義來説中國當代藝術始終充滿國際的情懷,也是一種真正的民族文化,倒不是被誤解的“中國當代藝術投向西方的懷抱”。中國現代性藝術家在面臨激烈的國際藝術競爭中,在面臨廣泛的國內“誤解”中,所顯示的中國藝術歷史性轉變,在未來將會得到更多的認識。今天,“國際化”概念由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存在變得更加的真實,這是中國的進步也是西方的進步,因此,看到未來,就能理解當下。

那麼,擁有深刻文化情結的中國當代藝術參與西方藝術體系,中國藝術家走向國際最有利的一面是什麼?或者最不利的一面又是什麼?

勞倫斯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最有利的一面就是中國當代藝術有自己的文化。

面對國際當代藝術各種變化,面對國際當代藝術各種壓力,中國當代藝術有兩個獨特的東西:一個是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另一個是中國自己的國家。這是中國藝術家最有利的一面,也是中國藝術最獨特的一面。而中國藝術家最大的優點:就是有自己的文化。 “如果説什麼是中國當代藝術最不利的一面,那就是來自外部的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主要來自西方。因為相比較而言,西方當代藝術更加超前,更具有時代的意義,這就給予中國當代藝術很大的壓力。”

1  2  3  


下一頁中國當代藝術與瑞士情結上一頁關於美術館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談 勞倫斯·何浦林的當代藝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