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當代藝術與瑞士情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5 11:08:04 |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從1985年留學上海復旦大學,到香港,再到在上海從事了15年畫廊的運作,勞倫斯對中國的情結是真實的,但他來自瑞士,對瑞士的了解肯定更加的真實和具體。

眾所週知,瑞士這個面積狹小的國家在世界上卻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世界銀庫”;又是國際重要機構所在地;此外,現代藝術又源於這個國家,它是達達藝術的發祥地;另外,紅遍世界的安迪·沃霍的第一個展覽就在瑞士舉辦。所以現代藝術在瑞士總有著某種特殊的情懷,談論瑞士,談論當代藝術,尤其談論中國當代藝術總免不了要與瑞士發生關係,這是這個國家能力的顯現。

今天,瑞士又是世界第三大藝術品收藏國(第一是美國),其收藏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瑞士有各種藝術雜誌和美術館,每六千個瑞士人就有一個美術館。瑞士有錢人多,所以收藏家也多,這是瑞士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也是他們文化的一個特點。

 
《擺好姿勢很重要》布上油畫,180x140cm,2008年,計文于
 

那麼瑞士藝術家與中國藝術家又有什麼不同?勞倫斯説:“今天的瑞士實際上也是一部分人對當代藝術感興趣,一部分人同樣反對國際性藝術。瑞士藝術家一般不看外面,他們只看自己,作為藝術家他們會在瑞士發展,或者去歐洲某個國家,但是現在,瑞士藝術家也會去美國發展,因為美國現在很重要。現在,瑞士有很多藝術家,所以競爭也很大。在瑞士一些基金會或者某個藝術機構有時會給一些藝術家提供工作室,與之相比,中國沒有這樣的基金會和藝術機構,中國藝術家都是靠自己奮鬥。”

與瑞士相比,中國藝術家算得上是“自力更生”,中國藝術家也夠得上是多,如果中國有類似瑞士的基金會那一定不是小的概念,因為在中國什麼都大,所以中國的事,往往在大中行走。但是中國藝術家不得不看外面,不得不關注歐洲,關注美國,這是中國藝術發展的基本要求。

1  2  


下一頁畫廊的挑戰上一頁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性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談 勞倫斯·何浦林的當代藝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