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幢五層辦公樓中,有大小數間陳列室,“底樓這間是所有陳列室中空間最大、高度最高的,因此如屏風、照壁、佛龕等巨型木器都存放在此”,衛夢強説。一進門,記者便看到一座金光閃閃的大照壁,有三米多高,照壁中間是一塊寫著“積善流慶”四字的金地牌匾,在牌匾兩邊各是一塊刀槍人物牌,四週裝飾有盤龍柱,整座照壁裝飾繁雜、雕工精湛,集木雕、朱漆、貼金于一身,富麗堂皇。衛夢強説,這件照壁年代為清嘉慶時期,整件照壁都是用香樟木和部分紫檀木料拼接而成,匾額上的字為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親筆,流傳至今,異常珍貴,即便是在博物館都非常少見。據考證,極有可能為當時皇帝行宮之物。 照壁背後擺著一件大佛龕,整座佛龕分為三層,最上層造型為大雄寶殿,共有三個小佛龕,中間層有法輪常轉的背景,底層是五個較矮的小佛龕,裏面描繪了清代人物戲文故事。佛龕以木雕漆金的方法製作而成,金碧輝煌。“這件佛龕年代為清乾隆時期,高近4米,被稱為‘江南第一大佛龕’,國內僅此一件。據考證,佛龕當年應是擺在皇家寺廟或皇親國戚的佛堂之中。” 對於佛龕的收藏經歷,雖隔多年,但衛夢強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得到消息:湖南一個偏遠村莊有件寶物,即刻帶現金前往並準備交易。賣家帶我到不同院落看貨,院落裏分別裝著大佛龕的上、中、下三層,光看貨就花了一天。當晚我就決定買下佛龕,連夜聯繫了當地的朋友,讓他們找車來運貨。可次日,賣家卻抬高價錢,幾經交涉,終以高出原定三分之一的價格收購了佛龕。可我當時現金不足,便打電話讓家人去銀行匯款,先托朋友把佛龕運回上海,自己則留下‘做人質’陪同賣家去銀行取款。可以説這件大佛龕是我拿自己做抵押才得到的。場景如電視劇情。更巧的是,在我收購佛龕當晚,我的孫子誕生,真是雙喜臨門。佛龕運回後,我立即請專家進行鑒定並清理、組裝,忙了三天三夜才將佛龕整理完成。” 衛夢強説,類似這樣的經歷有很多,每件藏品背後都有故事,記錄著他二十餘年收藏人生中的點滴辛酸、遺憾和歡喜。這些年來他從未賣過一件藏品。 收藏狂人的人文情懷 衛夢強有個理想:打造中國特色的文化産業,繼承併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使傳統與創新共煥光芒。為此,衛夢強放棄了多年的電器生意,成立了藝博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致力於文化産業化建設工作,在收藏保護文物的同時,對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及文化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展開複製工程,並聯合文博機構對藏品進行研究、整理,出版學術專著並舉辦學術研討活動。 在衛夢強的設想中,打造中國特色文化産業離不開博物館的建設。衛夢強説,要建一個一萬平米的博物館,博物館以大型木器的收藏展示為主,同時設置多個陳列室,展出不同的收藏系列,其中一間將作為紅色經典收藏專題,展示其收藏的瓷板畫、瓷塑以及各類生活用品等。他希望博物館既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又能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展覽手段上,除傳統陳列方式外,同步綜合運用視頻介紹、觸屏多媒體説明等現代化展示方法,增加展覽綜合資訊的立體感。為此,衛夢強已積極籌備了好幾年,連博物館的牌匾都已做好,取名為“華亭博物館”。 衛夢強説,一個人的時候,時常會想像博物館建成後的盛大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