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伊德:率土之濱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8-31 16:50:47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邁克爾·伊德:率土之濱 Michael Eade: Realms of the Soil

展覽時間:2017年9月9日—2017年11月12日

展覽開幕:9月9日(星期六)下午5點至8點

展覽地址:否畫廊,紐約布魯克林區Jefferson大道410號#1

紐約—否畫廊榮幸地宣佈,我們將於2017年9月9日至11月12日舉辦新展《邁克爾·伊德:率土之濱》。展覽將呈現藝術家邁克爾·伊德“野蘋果森林 -生命之樹”(The Wild Fruit Forest - Tree of Life)系列和2016年開啟的最新“哺木”(Nurse Log)系列中的十余張蛋彩畫和水彩畫作品。這次展覽藝術家也將在否畫廊的空間中創作出一件特定場域的紙質裝置,懸挂在正廳之中。展覽還將呈現伊德與埃裏克·多爾金(Eric Dolgins)合作的系列陶瓷哺木雕塑。展覽將於2017年9月9日下午5點至8點舉行開幕酒會。

2010年,邁克爾·伊德開始研究哈薩克和中國新疆交界處天山的一片果樹林。這片蘋果樹林有三百多種野生果樹,包括蘋果樹、梨樹、李子樹、櫻桃樹等,被植物學家譽為基因伊甸園,但由於人類的擴張、蘇聯解體、缺乏資金等原因,過去的五十年內有百分之九十的樹木被毀,樹林瀕臨滅絕。(註腳1)伊德由此開啟了“野蘋果森林 -生命之樹”的創作,意圖在畫面中創造一個自然輪迴懸停的完美世界。這個系列的第一件作品——近兩米的《野蘋果森林》(2012)描繪了水邊的蘋果樹林,伊德在創作時刻意不用草稿,直接在白底上繪製出一隻只蘋果,用一種直覺的方式讓形態緩慢而有機地蔓延開來,仿佛自然本身的生長過程。有別於傳統的蛋彩畫技法,伊徳在“野蘋果森林 -生命之樹”系列中刻意留出大片留白,使得白色的輪廓也充滿觀看和欣賞的趣味,創造出了一個架空現實的烏托邦。同時,在這個系列裏的果實都被施以金葉,既有伊甸園中金蘋果的暗示,也隱射了金蘋果事件——希臘神話中三女神爭搶金蘋果,間接引發特洛伊戰爭。烏托邦(Utopia)一詞在希臘詞源裏本意為“不存在的地方”,後與英語同音詞優托邦(Eutopia)混淆,後者表示“美好之地”——美好之地既是不存在的地方。同樣的,伊德所表現的凈土的靈感來源也是脆弱的,它在人類的干擾下逐漸消失,美好又即將不存在。

邁克爾·伊德,野蘋果森林,152.4 x182.9 cm,布面蛋彩畫及23k金葉,2016 ©2017邁克爾·伊德,致敬否畫廊

而2016年開啟的新系列“哺木”則來源於森林生態學的概念——死亡的的樹木倒下後逐漸腐爛,被苔蘚覆蓋,卻變成滋養新生命的溫床。哺木成為一個自我迴圈的生態系統,倒下的樹木可能會腐爛幾十年,在此過程中繼續貢獻能量,為附近的植物和動物提供養料,日出日落之間,死亡滋養新生。在伊德的畫中,哺木被鍍上金葉和銅鋁葉,突出了它的象徵意義——一個生命迴圈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哺木”系列與“野蘋果森林 -生命之樹”系列一脈相承,來自於伊德持續進行的植物學研究。自然,出於無限迴圈之中,生命和死亡是因果輪迴的一部分。在土壤之上,植物萌芽、生長、開花、結果、凋謝、重生,一平方米的土地之上每天都有一個宇宙的誕生與覆滅。而伊德在畫面中創造出一個涅槃中的理想世界,在這裡,輪迴停止,萬物懸停在最完美的靜止狀態中。伊德的藝術正如土壤本身界定的疆域。率土之濱,一切源於塵土,終歸於塵。

邁克爾·伊德,月圓,101.6 x76.2cm,布面蛋彩畫及23k金葉,2016 ©2017邁克爾·伊德,致敬否畫廊

展覽名稱:邁克爾·伊德:率土之濱

展覽時間:2017年9月9日—2017年11月12日

展覽開幕:9月9日(星期六)下午5點至8點

展覽地址:否畫廊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