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之外——吳仲子敬個人作品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8-24 09:50:24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鏡像之外——吳仲子敬個人作品展

藝術家:吳仲子敬

策展人:崔付利

展覽時間:2017年9月1日--9月3日

開幕時間:2017年9月1日下午16:00

展覽機構:文軒美術館

展覽地點:成都市高新區天府大道中段177號(近新會展中心)

展覽名稱:鏡像之外——吳仲子敬個人作品展

藝術家:吳仲子敬

策展人:崔付利

展覽時間:2017年9月1日--9月3日

開幕時間:2017年9月1日下午16:00

展覽機構:文軒美術館

展覽地點:成都市高新區天府大道中段177號(近新會展中心)

意識形態理論是現代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還總爭論最熱烈和闡釋最詳盡的主題。就如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分析的一樣,如果在意識形態中人們和現實的關係如同相機一樣是倒像關係,那麼這種關係如同人們的視網膜的倒影呈現是同一原理。儘管他在概念變為形象提煉出一套具體的方法,但是馬克思在意識形態和影像之間的對比關係中,馬克思越來越越弱化自己的經驗主義和唯物主義的認知模式。換言之,儘管馬克思是一個反對唯心主義的思想家,但後期他仍然沒有逃離出唯心主義的價值系統。假如放在藝術家的創作層面而言,藝術家所見與觀念的轉換之間是否也存在一種矛盾關係?藝術家個體是否在作品解讀中預設了一道視覺障礙?藝術家吳仲子敬的個人作品,為我們的討論提供了一種個案研究範本。

吳仲子敬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但凡對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家的作品有所了解的話,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的藝術家都擅于圖式表達和觀念闡釋。但吳仲子敬的個人作品似乎是在反其道而行,因為從他的個人作品中不難發現,他的作品似乎遮罩了觀者對其作品過於闡釋性的表達和文學化的想像。儘管他的繪畫作品從圖像而言比較單一簡單,但恰恰是因為這種原因導致了我們對其作品的解讀設立了一道門檻。

吳仲子敬的作品大都與雪景有關,這與他的研究生導師侯寶川老師有著直接的關係。但這種關係並不只是從作品的圖像出發,更多的是從藝術家的個人身份和個體經驗而言。侯寶川老師作為大涼山的守望者,他的繪畫作品和他的個人經歷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在吳仲子敬的作品中,我們同樣可以發現藝術家個體的感情情愫。吳仲子敬早期的架上繪畫作品與其個人也有著最為直接的關係,他的布面油畫作品也是基於他個人對家鄉情感的直接再現。

吳仲子敬的雪景作品沒有南方風景般秀麗,也沒有北方風景畫中的磅薄壯觀。他的雪景作品可以説是北方雪景中的真實表達,可以説他的繪畫語言如同他個人般樸實平淡,甚至根本無法引起觀者關乎審美和浪漫的聯繫和想像。他筆下的雪景就是碎片化的日常場景,而且在他早期的繪畫作品中也沒有更多的出現關於“人”的形象。但是這不代表沒有藝術家個人主體的在場,而且個體的思考和追問也恰恰隱藏在畫面之中的。只是,他以一種被抽離的圖像缺席間接的確立了他的個人在場。所以,他早期的繪畫作品似乎很難捕捉到藝術家對當代社會的追問和反思,但是圖像本身就不是自身存在或不證自明的,圖像是我們以加以破譯的視覺語言來被“閱讀”的。

而在吳仲子敬的鏡像作品中,儘管從藝術家個人的繪畫語言和思考邏輯仍然具有延續性,但站在方法論和圖像轉譯的角度而言,他的創作與早期繪畫作品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其實並不是吳仲子敬僅僅改變了繪畫的媒介和材質,而是在媒介選擇與藝術家的使用是居於怎樣的選擇。因為媒介的轉換並不是媒介本身的自身屬性,它更多的指向藝術家方法意識的思維轉換。在媒介和材質的載體意義背後,媒介自身的存在是否就是藝術本身?藝術家在經驗理性、日常經驗之外如何賦予媒介自身的表現力,如何在藝術表現與材料原有的生活意象發生關聯。

與之前的布面繪畫作品相對比,在吳仲子敬的鏡像作品系列中,雖然在畫面中仍然沒有具體的人物形象,但恰恰又在藝術家個體和觀者之間預設了兩個隱性線索。首先,從藝術家創作的主體出發,吳仲子敬在視覺自證的過程中,創造出一個可以供他者“審視”的平面鏡像。其次,在觀者和鏡像作品的對話關係中,吳仲子敬的畫面處理也為觀者留下了一個自我確立的參照物。也就是説,觀者能夠在他的鏡像作品中不僅可以找到自我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在這種鏡像空間中形成對自我的確認。這種自我身份的確認並不是黑格爾所説的另一種自我意識,而是自我的另一個影像,這也正是在觀者自我觀察和吳仲子敬的他者審視中建構未來的。

在吳仲子敬的《書寫》裝置作品中,他以“日課”的方式在透明膠板上用碎末的速食麵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書寫創作。儘管吳仲子敬的書寫行為採用了古人“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書寫格式,但他的書寫作品並非關於書寫的“字體”與“書體”的區分的方法論意義,甚至是他的書寫過程自身就帶有一種反書寫性。雖然吳仲子敬的“書寫”作品關乎書寫的形式,但我認為他的表達已經走出了書寫,進入到個人面對時空與內心的一種修行。

在鏡像之外,吳仲子敬對時間性的重視標誌者他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向了創作過程中的個人昧心體驗,而將作品的最終結果和呈現交給時間,交給偶然性。在歷經一年的書寫之後,吳仲子敬對書寫裝置進行了帶有儀式感的現場處理,在沉穆、莊重的現場氛圍中作為藝術家的意念主體的書寫行為被隱藏起來,甚至是他意念缺席的主體空無的裝置現場,但觀者卻可以在現場中去尋找吳仲子敬或觀者自身的意念主體,這與他的鏡像繪畫中有著觀念上的延續性。只是他的書寫裝置更帶有一種宗教儀式感,或者確切的是帶有禪宗式的空無之境。

從吳仲子敬的個人作品中不難發現,他並沒有將自己的意識形態置入一種宏大敘事層面,而是在一種日常所見和自我表達中建立一種自我的方式和語言。對於他個人而言,吳仲子敬的作品中沒有過於直接的態度和立場表態,也沒有對社會現實帶有火藥味般的赤裸裸的批判。他的作品越來越多了一些對於未知和不可控性的欣然面對,我想他的作品變化不僅是對創作方法嘗試的直接呈現,更多的是他對存在和個體的反思進入到一種新的生命狀態中。

部分展覽作品


冬日暖陽1--布面油畫-90x120cm-2015年

空山1--布面油畫-50x60cm--2017年-

藍色變奏曲2-布面油畫-90x120cm-2015年

藍調2布面油畫-60x80cm-2017年

殤-布面油畫-115x160cm-2014年

匙-40x60cm-鏡面油畫-2014年

水井-布面油畫-120x150cm-2013年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