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綻放——姜濟敏個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4-04-03 15:01:50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城市:北京

策 展 人:吳鴻

展覽時間:2014-04-02~2014-04-11

開幕時間:2014年4月6日 15:00

展覽地點:聖之空間藝術中心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 798藝術園區內(近大山子橋)

主辦單位:聖之空間藝術中心、藝術國際

相關閱讀:

吳鴻:生命的形式感——評姜濟敏的繪畫作品

在北京成為中國當代藝術“中心”的過程中,其原因固然是多種因素促使形成,但是,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藝術市場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種趨勢所帶來的結果,是藝術創作因為市場的供求關係影響,越來越變得品種化和模式化。某種樣式被市場接受之後,就會引起群體性的風格化模倣,從而導致了創作模式的日趨雷同。

市場的活躍所帶來的另一個事實,就是傳媒和行業的注意力也越來越關注那些流行化的風格樣式,因為這種“流行”是被市場在心理上無限放大之後的結果。在這種局面下,那些堅持個人化的創作方式的努力,就愈加可貴和不易。這些人往往蟄居在大眾所關注的熱點之外,甘願承受著自己內心的孤獨,以及因為與時風相悖的冒險而可能帶來的長期的埋沒。

就當代藝術的國內創作格局而言,大連是一個異質化的城市。在大連,就我所認識的從事當代藝術創作方向的藝術家群體,從規模而言,人數並不少,但是他們並沒有像很多城市的藝術家那樣,形成“某某群體”,以便用集體的方式去獲取關注;而相反,這個城市的藝術家大多都是獨立的,甚至是,人際關係上的親密也並沒有影響到他們對於藝術創作的獨立性的追求。這樣就導致了他們中的很多人,雖然是長期且不間斷地在進行著當代藝術的創作實踐,但是並沒有得到業界應有的關注和承認。這看起來是一個遺憾的結果,但是從一個有著獨立的個人創作風格的藝術家的成長過程來看,未嘗不是一件幸事;因為他們堅守著自己的內心孤傲的方式,用功利的眼光來看或許是一種狹隘和孤陋,但是卻也避免了他們受到時風的干擾和影響,從而使他們的個人化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成為可能。

姜濟敏就是這樣的一個藝術家。他早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雖然所學的是設計專業,但是與時下所熱衷的把設計視為一個更易於就業的專業所不同,姜濟敏當年選擇這個專業是為了追求一種更為“純粹”的形式,因為在那個年代,設計的純形式或許能滿足他對於西方現代藝術對於形式感的“純粹性”的理解。所以,他在畢業之後就沒有把設計當成自己的“職業”,相反,設計對於他而言是一種實現自己藝術觀點的手段。這樣,他一直沒有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設計師,這在他那個年代科班畢業學設計的人裏面,是很少見的。為什麼要介紹他的這段經歷呢?因為這關乎著他自己的藝術見解。

姜濟敏一直認為現代藝術對於藝術形式的純粹性的追求並沒有過時,今天我們所説的當代藝術不過是它的另一種表現方式而已。我們在強調當代藝術的社會性的時候,實際也是在尋找一種與人的生命性相關的形式語言。沿著這樣的邏輯,姜濟敏走上了一條與時下流行的表現群體性社會體驗相反的方向,這就是用個人化的體驗方式來直抵生命的意義。

這個時候,茶葉作為一種與他每天的生活狀態密切相關的材料進入到了姜濟敏的作品中。而實際上,這個過程也是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姜濟敏想到的是如何用一種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顏料的“顏料”來進行繪畫創作,從而使繪畫的過程和目的可以脫離在通常意義上的顏料的繪畫過程中所可能帶來的習慣性的思維。他在每天的喝茶的日常行為中發現了茶汁的獨特視覺特徵,由此而萌發了使用它作為繪畫材料的想法。在這個階段中,茶汁對姜濟敏而言,還僅僅是意味著一種非常規意義上的顏料而已,出現在他的畫面中的還是一種在人的主觀控制下的抽象繪畫語言形式。所以,如果姜濟敏僅僅是停留在這個階段中,那麼他的嘗試可能就是用茶汁來作為顏料的抽象繪畫。在第二個階段中,茶汁的意義在他的作品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茶葉,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從生長、採摘、炮製、存放,乃至泡飲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充滿了生命感的,這是僅就茶葉本身的特性而言。而飲茶者在沖泡、飲用的過程中,又將自己的生命存在感與這個過程結合成為了一體。所以,飲茶在東方哲學中並不僅僅意味著解渴,也是和飲用者對於生命的體驗方式相結合的。在這個階段中,姜濟敏不再僅僅是把茶汁作為了一種簡單的繪畫顏料,而是使之成為了一種材料,使看似是廢品的殘茶剩汁重新獲得了生命。這種變化體現在:首先,每天獲得的茶汁只是自己當天沖泡、飲用之後的所得,所以他每天的繪畫雖持續不間斷,卻極其緩慢。其次,落實在畫面上的所謂視覺形象不再是人為的主觀控制下的結果,而是依據茶汁自身的特性隨性而變化。其三,畫面最終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一次成形的結果,而是在茶汁自身的物理特性下,隨著它與畫布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偶然性效果,並不斷反覆在重新與水相融合的過程中發生著變化。這樣,最終的畫面效果不再是作為一個“繪者”的姜濟敏在作畫的過程,而是材料自身在呈現著它自己的生命痕跡和意義邏輯。

所以,從這個意義而言,姜濟敏的繪畫過程雖然是“純”形式的活動,但卻是充滿了觀念性的。因為他所理解的“純粹的形式”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視覺形式語言,而是上升到了對於一種更為抽象的生命形式的表現。在他作品的畫面中,看似是平淡的,但卻是充滿了豐富的時間性變化和運動感的生命體驗過程。

1  2  3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