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志《方尖碑——慾望爭鬥》 320cm高度 2010年-3
參展藝術家:黃鋼、陳流、陳鴻志、曾健勇、李繼森、唐承華、賴小平
開幕時間:2011年3月5日(週六) 下午3:00
展覽時間:2011年3月5日至3月22日
展覽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1-3樓
聯繫地址: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27號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將於2011年3月5日至3月22日舉辦“圖像的重構”當代藝術聯展。此次展覽共邀請了七位藝術家的作品參展,黃鋼、陳流、陳鴻志、曾健勇、李繼森、賴小平的作品某種程度上呈現了對圖像語言的轉換和關注。在藝術創作中,他們放棄了對於宏觀世界和社會神話與英雄史詩的吟唱,轉向個體的當下生存體驗與表述,他們成為時代生活的現場目擊者,個人內心經驗的自我分析者。
黃鋼是中國藝術界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作品為國內外收藏家爭相追隨。在黃鋼所有的作品中,無論是繪畫還是雕塑,都形成了一種歷史語言與當代語言的溝通和交流,他的藝術思想中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也涵蓋了現當代藝術創作的美學概念,他將中國的工藝傳統與現代西方繪畫中自由的表現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本次展覽黃鋼主要展出他近年的雕塑作品,作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藝術家,經歷的歷史變遷和社會背景構成了黃鋼藝術創作的另一條線索,他的雕塑作品“紅色娘子軍”系列,也是對文革形象的一種回憶和自我闡釋,在色彩上,藝術家選取了青銅或者是紅色烤漆的處理方式,將當年的娘子軍的部分形象保存,在“娘子軍”形象的塑造上更突出了女性的特徵,或是舞蹈或是拿槍,從衣著到姿態都加入了女性的很多因素,畫面充滿了張力,既衝突又和諧,或許這就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闡釋。
陳流的作品充滿著無限的幻想和豐富的想像力。他的作品給人留下的感覺,總像在設計一場遊戲程式,並通過傳遞的特定遊戲資訊得以使觀眾獲得視覺愉悅,即以一種特殊的詼諧幽默,世俗狂歡的悠閒媚態重新尋找新繪畫的可能性。他習慣性地借用民間藝術的色彩和題材,以挪用,拼貼,轉譯等表現方法對傳統和現代的圖像進行的大膽改造,具體是通過把民間圖像、流行圖像、歷史圖像和卡通幽默圖像的一併揉合來實現,從而表現出了簡潔、樸實、率真、誇張的繪畫語言。陳流的繪畫表現的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幻想,在文化觀念,歷史意識乃至現實世界的多重邏輯進行疊合和重組,放入一個由藝術家虛構的平台中,以確立鮮明的個人繪畫風格。與其他藝術家相比較,陳流的繪畫顯然表現出懷有對傳統文化的迷戀,又在經過改造的圖像中揭示出人的日常經驗和難以捉摸的異常狀態,並反視了主體意識和洞察客觀世界的變化,這正是中國當代藝術在傳統美學和現代美學的轉換過程中關鍵的價值和意義。
近年來陳鴻志的玻璃效應確實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引起了不少震驚,這種震驚不光來自作品材料的特殊性,更來自陳鴻志作品的水性精神張力。陳鴻志的空間繪畫在一種視覺層面給出了一個關於當代青年對社會文化的不確定性的精神理解,這種理解的根基是來自整個時代的文化意識力量的變幻。如果説,60年代出生的群體是“革命的遲到者”,那麼70年代出生的則是關於一場後革命的過渡交替階段的茫然群體,而陳鴻志則是屬於那種更為集中的可怕過渡期出生和接受教育的一代,沒有“文革”影響下的革命理想,沒有80年代新啟蒙運動的參與激情,種種的不確定性顯然讓當今時代的尷尬與緊張在他的透明視覺的空間中呈現了一種強有力的“無意識”的精神對抗。
曾健勇的作品,雖然在圖像呈現上與當代藝術有著表達上的共通性,但在語言層面上卻完全不一同,並因為語言的獨特而導致畫面在情緒營造上的差異。也就是説,曾健勇式的水墨創新,不僅需要改變舊的程式化創作方式下的感觀經驗,吸吶這個時代更為常態的圖像經驗,從而與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發生聯繫;同時,也需要保留水墨這種特殊材質所蘊涵的東方審美氣質。或許,氣質這樣的詞彙有點玄。就直觀而言,它應該是水墨材料能夠顯現出的一種清涼、靜謐的東方化的審美感受。
李繼森的藝術具有強烈而又明確的符號化、象徵性、儀式化、和圖像化傾向。雖然他有先後在天津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接受過嚴格而又純粹的油畫訓練的經歷,但在後來的藝術創作中,他卻在有意識的擺脫造型藝術語言的傳統,而廣泛採用廣告式的平涂手法,錯覺的藝術語言,單純的色調,不斷重復一個形象,以獲得“統一”標識的大眾文化的策略,以表達自己的藝術觀念。在繪畫手法上,藝術家將生活中提煉和昇華的圖像轉化為“符號”,融入創作中,從而實現畫面效果的把握和藝術觀念傳達出人的心理活動,反映了當代人對於自我內心的關注與個體的自我批判。他的作品明顯帶有一種既現實又非現實的感覺,從中你常常能想到生活中某一具體的人或某一具體的現象或某一場景再現或是歷史的反思。
此次邀請的七位當代藝術家,作品的面貌上相對比較成熟,都呈現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以“原創性、學術性、國際性”的理念宗旨,致力於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為優秀的中輕年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