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國繪畫作品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1-02-23 09:32:17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隨著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自1993年之後,中國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時期。經濟發展取代了意識形態批評,在此前相對勻質的中國社會開始走向分層,經濟差異開始壓倒意識形態差異。經濟上比較勻質的和充滿啟蒙色彩的思想大解放的1980年代逐漸遠去。在黃金的80年代産生的第一批職業或者更準確的説法是獨立藝術家,在1990年代不得不面對嚴峻的生存壓力。一旦脫離了舊有的單位,也就意味著這些人獲得了創作的自由與權力,但是同時也失去了體制的保護和曾經免費獲得的生活保障。在1990年代,中國的中産階級還遠未出現,藝術家試圖通過社會或市場的方式獲得經濟來源基本難以實現。因此,在1990年代,儘管獨立藝術家大量出現,但是真正的職業藝術家卻難以形成規模。進入1990年代之後,張立國開始以正教授的身份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執教。這一點保證了他獲得了並不充足但卻穩定的生活來源,這保證了他有時間和精力繼續從事獨立的創作。經過1980年代的廣泛探索之後,在1990年代,張立國開始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這種藝術語言建立在他此前所進行的繪畫自律性的廣泛探索之上,一種新美學開始形成。中國改革的目標——實現現代化,首先在張立國的繪畫中實現了。這個現代化不是舶來品,而是真正建立在中國文化和藝術基礎之上的現代化。張立國的繪畫代表了新中國現代派繪畫的最高成就,一種屬於中國的現代性的美學,在他的作品中得以自然的體現。而進入1990年代之後,《影子》開始成為張立國最主要的創作主題,儘管這一主題在他此前的創作中若隱若現,但是自此,《影子》開始成為張立國新美學的最為有力的組成部分。

2000年之後,中國經濟持續的高速增長開始帶來了效果,大量的中産階級開始出現,藝術品市場隨之形成。中國的藝術創作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藝術家不再以盜火者或啟蒙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生活之中,更多的是以職業藝術家的身份被大眾認同。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使得傳統的知識分子難以在專業化和技術化的社會中獲得生存。廣泛的知識與思想被細化的專業與技能所取代,藝術家也開始受制于風格和市場。自由創作的壓力更多的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市場需求。2000年後,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退休的張立國,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自己的創作。在延續了1990年代形成的美學特徵之上,張立國繼續探索,將這種現代性的中國特徵進一步與個體性相關聯。他選擇的方式是將這種現代性與其自身的生活聯繫起來。張立國的創作主題開始更多的關注其自身的日常生活。這不僅包括平時的生活,也包括他的記憶與童年。許多主題,如《緩山》,《心中的河》等開始反覆的出現,並形成了系列作品。此外,此前形成的最為重要的《影子》主題,開始更多的被注入到各種生活情境之中,《影子》開始獲得更多的特徵表達。更為動態與更富表情的影子成為2000年之後張立國《影子》藝術的新特徵。這樣,在張立國的現代繪畫中,在普遍的現代性之上不僅以中國文化為基礎,而且還將個人經驗融合其中,從而形成了他自身的最為獨特的中國現代派繪畫。

 

張立國的主要展覽

1954年-1957年 在哈爾濱六中初中階段任學校學生美術活動小組的組長

曾為學校畫油畫:羅蒙諾索夫,門捷列夫,巴甫洛夫等科學家肖像畫

1957年 在北京五十六中舉辦個人畫展

1957年 書法作品《蘭亭序》,經學校推薦,赴日本參展

1958年 繪畫創作《降龍伏虎》一畫被蘇聯蘇裏科夫美術學院收藏

1964年 油畫《打麥場上》被選入全國美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65年 油畫《廣闊天地》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同時發表在《光明日報》上

1967年 參加毛主席詩詞交響樂舞臺布景設計

1968年 為魯迅博物館創作油畫《魯迅在北大》,被魯迅博物館收藏,北京

1979年 參加第四屆全運會團體操背景畫設計,北京工人體育館

1979年 參加北京美協畫展,油畫《深夜的燈光》,在北海公園展出

1979年 張立國、官其格、袁浩三人作品展,多幅油畫在紫竹園公園展出

1980年 中央美院校慶展,油畫《寫意3號》,《寫意6號》

1982年 編寫三本講義: ①大自然的美妙和我們的想像

②繪畫的色彩

③形態觀念的演變

 

1  2  3  4  5  6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