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白Ⅱ:個體經驗的再現與表現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8 20:05:4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主題:獨白Ⅱ:個體經驗的再現與表現

出品人:孫莉

策展人:盛葳 博士

主辦單位:A4畫廊

參展藝術家:俸正泉、傅榆翔、何玲、漆馭天、宋昱霖、吳以強、徐跋騁、岳楊、曾宏、曾健勇、翟倞、張立濤、張小濤、卓凡

展覽地點:A4畫廊

展覽時間:2010年5月8日—2010年6月19日

展覽開幕式:2010年5月8日下午3點

展覽主題闡述

從“旁白”到“獨白”的轉變是中國當代藝術正在發生的變化中的一種,這種轉變使部分藝術家更多地將關注點集中于自我,將個人化的生存、觀看、閱讀、學習、工作“經驗”(特指經驗本身,而非經驗事實和內容)化為藝術創作的“主題”, 與畫外音似的“旁白”相比,這些創作更像自言自語的“獨白”,在這裡,經由個體經驗的再現與表現,藝術家作為一個“現代人”的主體意識被喚醒,因此而走向解放與自由。

 

獨白:個體經驗的再現與表現

文/ 盛葳

所謂“獨白”,一般是指自言自語的意思,以直接描繪的形式展現內心世界,多與日記、孤獨、自我、封閉等事物和狀態相關聯。然而,對於眼下的當代藝術而言,它卻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作品並非僅僅是表現主義的情緒發泄,其價值也不僅僅是論證經典現代主義的“異化”理論;而是成立於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具體語境,關乎于每一個藝術家極其特殊、無法代替的個人“主體性”。

在我所考察的藝術家中,一般共同特徵是比較年輕,至少是1960年代後期出生的藝術家,或者年齡更小,一直延伸到1980年代出生的剛走出大學校園的藝術家們。儘管有年齡上的相似之處,但他們僅僅只是這些相似年紀藝術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並不傾向於簡單地將“獨白”視為一種由代際差別或年齡決定的藝術方式;與年齡這個因素相比,我認為中國發展的階段,以及當下實際狀況對藝術發展的影響更有決定意義。所謂當下狀況,一方面是由中國現代化之路的歷程和現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與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邏輯緊密相連——無論這種關係是順應、延續的,還是反叛、質疑的,總之是彼此關聯的。

很有意思的是,本次展覽和論文中提及的藝術家大多有自我封閉的一面,創作也基本上不關注社會、政治現象的表層,而是聚焦于自我和個人;創作方法和最終展現的形式也林林總總、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悖。然而,這並不代表這些藝術家們總是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孤芳自賞地自戀般生活和創作。實際上,他們也關心社會,了解世界的變化,對各種正在發生的現象有著自己獨立而獨到的看法。只不過,藝術並非是生活的記錄或對社會現象的簡單加工,或許,脫離這些中國當代藝術習以為常的慣性思維,尋找新的創作觀念和方法才是他們創作的價值之所在。

檢索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的歷程,目之所及,幾乎都是“旁白”式的藝術。所謂“旁白”,即是“畫外音”,通過一種畫面人物以外的聲音,以第三者的身份來對畫面進行説明和闡述。藝術家總是站在一個第三者立場,企圖通過藝術來告訴別人什麼,究其內容,大多數是關於社會和政治的,而評論家們也樂於從這種角度來對作品和藝術家進行解讀。與此同時,1990年代以後開始零星出現的收藏家,尤其是歐美藏家,也大多願意從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中來了解中國,將藝術作品看作了解中國現實的窗口,因此,關於中國形象和後殖民問題的爭論才可能成為評論界的焦點話題之一,這種結構也潛在地加強了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現實化”取向。從一個更長遠的角度看,對社會現實進行含沙射影的直接藝術表達,與中國近代的經歷密切相關。無論是康、梁以來對“科學”的追求,還是新中國建立後“藝術為政治服務”的現實主義文藝方針,無不是將藝術視為“再現”工具,這一點非常重要,它在技法和觀念兩個層面上決定了中國二十世紀藝術一個重要的基本方法。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