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敘事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8 19:35:1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眼睛的敘事——張婕&胡柯

開幕酒會: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下午3點-6點

展覽時間:2010年5月1日–6月13日

展覽地點:安妮畫廊

畫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酒仙橋路2號  798藝術區A區797東街  北京8502信箱 郵編100015

聯繫電話:86-10-8456 7783

 

張婕簡歷

胡柯簡歷

 

閉著眼睛與睜著眼睛:胡柯雕塑與張婕油畫

胡柯與張婕不但在生活中走到一起,而且在藝術上也形成一種連理關係:關注個體生命的焦慮,並且變現對象均為女性。既然是連理,就是一個共同體中的不同個性,他們兩個的不同之處,除了雕塑與油畫之別,還有人物的閉眼與睜眼之別:胡柯作品中的女性一律閉著眼睛,張婕作品中的女性一律睜著眼睛。那麼睜著眼睛的與閉著眼睛的有什麼區別意義呢?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既然如此,打開與關閉就有重大的區別了,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藝術作品中。由於藝術作品中的眼睛是由藝術家決定的,於是就成了我們解讀藝術作品的線索。張婕作品中睜著的眼睛,是一種自我流露,是女人講自己的故事;胡柯作品中的閉著的眼睛,是男人對女人的觀察,是男人講女人的故事。這種藝術創作的不同所對應的社

會現象,一是女人更願意談論自己,男人更願意談論社會,就這一點而論,可以説家是女人的國,國是男人的家;二是女人喜歡觀看自己,男人喜歡觀看女人,所以,隨身攜帶鏡子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當然,這種區別是統計學意義上的,而不是真理意義上的。

不論女人講自己的故事還是男人講女人的故事都有喜怒哀樂之別,但胡柯和張婕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女人悲”上,現代的説法叫壓抑或者焦慮。區別在於,張婕的作品更多的是女性生命焦慮的感性表達,儘管也有理性符號;胡柯的作品則基本上是對女性生命焦慮的理性思考,儘管源於感性世界。張婕的作品體現的是自己內心世界與外部規範的衝突,這應當源於社會對女性的制約大於男性。胡柯的作品表現的是“欲”與“禁”在女性自身的矛盾。

最後我想説的是,兩位川美出身的藝術家,分別延續的“羅中立線索”與“何多苓線索”。這兩條線索都貼近人生,前者偏重對人生的理性思考,胡柯基本上屬於這條線索;後者偏重對人生的感性表達,張婕基本上屬於這條線索。

 

文/ 王小箭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副教授

藝術數據網執行主編

2010年4月13日于北京皇亭子

 

1   2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