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注水文化
解構主義的否定之法,包括擰幹水分。
我將在春末返回中國,而此行卻留有一個遺憾:我等不及好萊塢夏季大片《天使與惡魔》的上映。這部電影根據暢銷作家丹·布朗的同名小説拍攝,是前幾年的大片《達芬奇密碼》的前傳。我之所以想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天使與惡魔》的故事,與《達芬奇密碼》相倣,都牽涉到古典藝術,都發生在十大美術館內(《達芬奇密碼》主要在羅浮宮,《天使與惡魔》主要在教廷)。小説的中心人物就是哈佛大學那位密碼學家蘭登,而電影導演和演員陣容則是同一班人馬。
(達芬奇密碼)
這兩部小説都是作家以文學的方式來演繹歐洲藝術,由於中世紀神秘社團和謀殺奇案的摻兌,兩個故事都引人入勝,使美術史變得津津有味。在我看來,這不妨是講授美術史課的一種新方法,類似于國內的大話西遊。不過,丹·布朗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他將虛構的故事和藝術的史實合二為一,比大話西遊多了一分可靠性。
由於趕不上《天使與惡魔》在北美上映的檔期,我去買了一部英文原版小説來閱讀。一讀,頗為失望。這部書寫在《達芬奇密碼》之前,其故事的緊張一樣引人入勝,但兩部書之故事的發展與轉折,都有邏輯的漏洞。《天使與惡魔》更讓人啞然失笑,因其引入科幻而造成文體失諧。例如,小説一開始,蘭登就乘坐了一架未來主義飛機,以15倍的音速從美國波士頓飛到瑞士日內瓦,只飛了一小時,讀來不倫不類,破壞了作者力圖製造的事實感。
(天使與惡魔 電影劇照)
而且,丹·布朗的語言文字乾枯乏味,缺少文采。更有反諷意味的是,作者在乾枯的語言中又摻進了大量水分。我們國內的市面上出售注水雞、注水豬肉、注水西瓜,還有注水學歷、注水文憑之類。美國圖書市場則有注水文化,《天使與惡魔》行文拖遝,其篇幅的四分之一是毫無味道的水分。在西方文學史上,為小説注水早有傳統,雨果的小説長篇大論,滔滔不絕,巴爾扎克的小説細節瑣碎,不厭其煩,都是注水的典範。當然,古典作家也靠賣字謀生,難以免俗。再説,雨果和巴爾扎克的水有文采之韻味。
今日的注水文化進了一步,丹·布朗的小説文字,借助電影技術而轉化成活動圖像,在賣水之後,還可再賺一票。
(亨特作品)
圖像是高科技的産物,我們時時刻刻都被電影、電視和網際網路上的圖像狂轟濫炸。面對圖像的威力,我們毫無招架之功,我們的思想觀點和立場態度被新聞圖像所操縱,甚至連我們的購物決策,也被廣告圖像所控制。拜高科技之福,今人失去了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失去了主見,新聞媒體和商業廣告幫助我們思考、代替我們決策,我們成了圖像的奴隸。更可怕的是,奴隸主是個注水大師,而注入的竟是不潔之水。
我的中國繪畫史課程,最後一講是討論數字動畫。我對學生説:高科技是人類智力和文明發展的産物,如今卻反過來奴役人類。因此,人類智力和文明的發展,使人變得越來越愚蠢,而愚蠢的原因,竟是因為人太聰明瞭,創造了高科技。毋庸諱言,人類從蒙昧走向開化,再從智慧走向愚昧,這就是文明的輪迴。
學生問:可這輪迴是個悖論,我們會不會因此而與自然漸行漸遠?
二OO九年四月-五月,蒙特利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