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2010長沙橘洲音樂節將舉辦 體驗民謠在路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6 14:11:19 | 文章來源: 瀟湘晨報

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園民謠Ⅰ》的磁帶由大地唱片公司發行,從此民謠似乎有了一個主題——校園。一時間,校園民謠井噴,《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隨後,快速進入冰河世紀。

民謠熱再次興起的先兆是在2006年,那一年被稱為“民謠年”,不僅華語傳媒大獎將橄欖枝拋給了萬曉利,《南方週末》將周雲蓬列為年度致敬歌手,這支集結了周雲蓬、萬曉利、馬條、鐘立風、山人樂隊、川子等國內民謠界腕級人物的“民謠在路上”品牌天團,全國巡演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荼。

如今,有了這群人,民謠重新注入了活力,捲土重來。他們的演出早已經不限制在校園。它在全國各地,在酒吧街、在各類演出現場。《鄭錢花》、《買房子》、《織圍巾》、《花兒》,這些反映現實的新民謠正在以自己的身段崛起。

9月22日22:00—次日2:00,“浩龍·音樂界”2010長沙橘洲音樂節,來聽“民謠在路上”……

稿件統籌/王路 本報記者趙麗 北京報道

民謠在路上

“民謠在路上”巡演從北京開始,萌芽于榕樹下總編輯王小山、總裁張恩超和十三月唱片CEO盧中強的一次喝酒聊天,集結了一批中國新民謠歌手,萬曉利、馬條、川子、山人、鐘立風等。外出演出,無論多遠,他們都是坐著火車去。“坐著火車去演出”,這成了“民謠在路上”的特色,“一群人可以在火車上打牌、喝酒、聊天”,內地著名的獨立音樂廠牌“十三月唱片”的CEO盧中強説。“我喜歡慢的過程,坐火車可以沿途看風景。”歌手鐘立風這麼描述為什麼要乘坐火車這種交通工具。

民謠在橘洲

9月22日22:00—次日02:00

鐘立風 校園歌曲《再見了,最愛的人》原作者。音樂作品有《在路旁》《瘋狂的果實》等

馬條 代表作品有《時光的牧童》《秋雨》《無盡等待》等

洛兵 作品有陳琳的《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劉德華的《朱顏記》等

川子 代表作品有《今生緣》《幸福裏》《鄭錢花》等

周朝 代表作品《這就是我們的TV》《印度感覺》《覆舟曲》等

劉彩星 民謠女歌手,在杭州旅行者酒吧駐唱十年

洪啟 主要作品《紅雪蓮》《阿裏木江,你在哪?》《流浪人》等

代表人物

馬條

60歲了,我們還會在酒吧唱歌

馬條,2007年加盟“十三月唱片”。馬條不是他的本名,“我從小就瘦條個,大家後來就叫我馬條,叫了十多年了。”跟很多民謠樂人一樣,馬條留著長髮。辦公室的馬條和飯桌上的馬條不一樣,若説辦公室的馬條斯文,那飯桌上的馬條則是毫無顧忌的豪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時不時從嘴裏蹦出“傻×”。見著熟人,馬條總會不由自主地向對方“推銷”新專輯,“這張專輯更自我些,更有我的風格和特點,老狼幫我拍的MV。”馬條嘴裏的老狼很義氣,樂於助人。談到專輯名,馬條想了一下,“就叫《直奔春晚》吧”。

成名以後,多數歌手都不願意再去酒吧唱歌。馬條卻説,“在酒吧唱歌是種生活,酒吧屬於大眾,與聽眾近距離。60歲了,我們還會在酒吧唱歌”。

鐘立風

跟學生住一起,吃食堂趕末班車

“音樂是我忠貞的妻子;文學是我最大的艷遇。兩者我都愛,當然愛的方式是不同的——忘記這一切吧,我是個犯了重婚罪的人。”説出這番特立獨行話語的鐘立風從小喜歡音樂,當聽到錄音機裏飄出鄧麗君的歌聲時,“我發現自己喜歡這個叫音樂的東西。”

跟很多北漂族一樣,剛到北京時,鐘立風選擇了在酒吧唱歌,“1995年的時候,在西單的一個酒吧演出,一天收入40元,而且並不是每天都有演出。”他説,“跟別的酒吧歌手不一樣的是,我、陳羽凡還有一些人,大部分是唱自己的歌,白天寫完歌,晚上在酒吧唱出來,我當時跟學生住一起,吃食堂,每天趕末班車。但是這在當時,並不覺得辛苦。”

萬曉利、川子

喜歡在臺上把酒當歌,邊喝邊唱

川子的吉他,是在監獄裏練出來的。川子是“民謠在路上”巡演各站最有煽動力的歌手。一頭長髮,細眼睛,穿件黑T恤,踏雙厚實登山鞋的他,三十幾度的天氣,幾天巡演據説可以不帶任何換洗衣服,只有一把吉他隨身。

川子在演出時喜歡開瓶冒著白沫的啤酒,拿在手裏邊喝邊唱,興之所至會舉起酒瓶向觀眾致意。盧中強説:“他在臺上的狀態永遠是喝高了的那種感覺,特別有戲劇性。”

喜歡在臺上把酒當歌的,還有萬曉利,他敢在音樂廳裏舉杯,有一次他揣了瓶二鍋頭就要上臺,結果被保安阻止了。不過他還是“飛”著唱了幾曲,然後又即興演奏。觀眾沒在高雅的音樂廳裏見過這種架勢,一幫人拼命叫好,一幫人紛紛退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